“入深人员,扫码登记,快速同行,谢谢配合。”站在深圳鹤洲检查站上的“黄田田”对每辆返深车辆说道。有了“黄田田”,我们可以释放4名警力做其他更重要的工作,鹤洲检查站工作人员告诉读特记者。
“黄田田”是来自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5G机器人义警,全天24小时提醒过往司机提前扫码登记,进行疫情广播宣传,在减轻警力压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减少人员近距接触带来的感染风险。事实上,在深圳的抗疫路上从不缺乏这些高科技的影子。
高速路口的检查更高效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正在高速路口等待通行的市民张先生这样评价“黄田田”,听到入深有扫码登记的要求,张先生在排队等待的时候就完成了登记。到工作人员检查时,张先生只需出示二维码,短短几秒,他就顺利通行。
读特记者了解到,5G机器人义警“黄田田”由深圳市公安局宝安分局联合优必选科技等合作单位共同打造,是全国首款在基层派出所满足实战需求的义警机器人。“黄田田”融入义警指挥调度系统,能和10万义警队伍实现实时通话,与此同时,它还可参与安全防控,用科技助力防疫工作的安全开展。
在高速路口上,读特记者还发现另一个机器人——“建国”的身影。与“黄田田”不一样的是,“建国”是一个移动的“测温仪”。
“建国”的红外体温检测功能相差不超过0.5℃,读特记者了解到,在高速检测口旁自由行走的它可以随时随地检查人们的体温状况。“‘建国’发出的指令时延小于200毫秒。”民警告诉记者。
“即使你戴了口罩,也躲不开‘建国’的监控。”深圳黄鹤高速路口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在高速公路防护重点地区执行巡逻任务的“建国”,极大的减轻了民警们的工作压力,更重要的是,在节约人力的同时,这些机器人的帮助,能大大降低被检测人员排队聚集率,有效避免人员接触及交叉感染。
“它可以飞上去给你测体温”
“25号101的业主,我们即将对你进行体温测量,请你站到阳台上来,保持不要动。”在上海的某个小区,深圳大疆的无人机正对当地的居民进行体温测量。无需人员上门,无需居民下楼,只要一台无人机、一根棉花棒,就可以完成体温测量,每家每户,无一遗漏。这就是深圳带来的高科技防疫。
“作为一种无接触式体温测量,无人机测体温的方式无疑极大地降低了一线检疫人员的感染风险,”大疆创新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但因为从无人机热成像镜头本身的设计来看,其精度很难满足体温这种高精度的测量需求。所幸的是,这个问题,在大疆团队的努力下已经得以解决。
“我们只要一根棉花棒就可以了。”大疆创新工程师告诉记者,“热成像传感器+黑体”可以让体温检测数据更加精准,经过多次讨论,大疆团队想到了“棉花棒”这个小物件。
飞行中的测量偏差、棉花棒温度变化问题、交互操作流程问题……工程师们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快速迭代,不断验证。据透露,最终,大疆御2行业双光版无人机在体温检测中的精度提升到了±0.5度。这一完整解决方案从思考到落地,仅仅用了不到三天的时间。把看似不起眼的小棉花棒用到极致,这闪烁着深圳来自灵活创新的智慧光芒。
“体温测量完毕,您的体温是36.7℃,谢谢配合。”十几秒的时间,无人机顺利完成体温检测工作,全程零接触,人与人之间交叉感染的几率也得以大大下降。
无接触乘梯复工更安心
“办公人员进楼后会经过红外线体温检测,其体温情况将实时同步到大厦前台人员处,有异常会响起警报。进入办公区域无需刷卡,也不必摘口罩刷脸,打开APP隔空扫二维码可以进入门禁口。”深圳达实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物业总经理范江波向读特记者介绍道。
员工不用用手按电梯选择楼层、门禁不用刷卡、物资运输交给机器人……采用人工智能等各项高新技术助力防控,对疫情新阶段实现有序复工复产,辅助安全生产也具有重要意义。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云L0T领域总经理李树森告诉读特记者,华为正联合深圳市旺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如无接触乘坐电梯方案、机器人自行乘坐电梯送达物品等高科技产品。
“通过下载的手机APP或者小程序来控制电梯,实现无接触乘坐电梯,不会影响电梯原有系统安全,对电梯的运行不产生任何的安全隐患。”深圳市旺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渠道总监白以波告诉记者,“我们致力于通过‘零接触通行办公’,避免员工在公共区域相互接触,人传人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将大大减小。”
(晶报供稿)
编辑 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