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深圳对口帮扶河源地区的多个村、镇向深圳紧急供应大量蔬菜,保障了深圳市民日常生活需求。
深圳龙华区对口帮扶指挥部负责人专门前往河源紫金县好义镇,联系蔬菜供应商紧急向龙华区供应新鲜蔬菜,缓解了蔬菜供给问题。据了解,紫金县堂生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运作,紫金堂生蔬菜基地已通过无公害认定,是一家集种植、保鲜、销售为一体的蔬菜生产基地。该基地现有40吨库容保鲜冷库,叶菜种植区内的水肥一体化已全面覆盖,建有温室无土育苗大棚、温室种植大棚,并配备了先进的检测设备。
在得知南山区战斗在疫情前线的招商街道、蛇口自贸区医院、南山妇幼保健院蔬菜供应紧张的情况后,深圳市开味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迅速组织就近工人到所属连平县东水村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先后采摘小白菜、麦菜、韭菜、菜心、西红柿、上海青等各类新鲜蔬菜,并当日分拣、整理、包装800份(总价值8万元),通过冷链配送车连夜无偿送达一线工作人员手中。
深圳市开味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南山区四家帮扶单位(政协办、妇联、残联、退役军人事务局)牵线搭桥下,公司与连平县山水田园种植专业合作社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签订了15年蔬菜种植合作项目,种植基地在连平县溪山镇东水村。目前,蔬菜基地种植面积达到103亩,种植了芥兰、小白菜、油麦菜、菜心、芥菜、包菜、奶白菜、西蓝花、小番茄等十几个品种,全部采用绿色无公害种植,旨在打造连平县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示范基地。
河源连平县阳江村是由深圳市南山区委(政府)办、机关事务局和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三家单位对口帮扶的省定贫困村。南山区帮扶单位在阳江村引进南山餐饮企业,发展建成阳江村蔬菜大棚种植直供基地,为阳江村贫困户建立了一项持续稳定的增收渠道。
帮扶单位在近日的疫情防控工作过程中,发现在南山街道的部分社区中存在疫情防控居家隔离户面临买菜难、吃菜难的问题。阳江村扶贫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多方联系,积极对接资源,协调种值企业,从阳江村蔬菜基地优先供给南山区新鲜蔬菜2650斤,分别送给南山街道荔湾社区、登良社区共203户居家隔离户,缓解了战疫一线的蔬菜供应难题。同时,这也解决了疫情期间当地蔬菜销售困难问题,增进了帮扶两地人民间的情谊,为攻坚脱贫贡献了力量。
不止是驰援深圳,脱贫致富的村民们还努力支援了武汉抗“疫”前线。近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和湖北第三人民医院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由深圳市远致投资有限公司赠送的30吨瑚径富硒大米,价值49万余元,有望缓解两所医院主食供应难题。
鲜为人知的是,这批富晒大米竟然产出一个藏在大山里的“省定贫困村”——河源市龙川县麻布岗镇瑚径村。作为省定贫困村,瑚径村由深圳市远致投资有限公司对口帮扶。驻村工作队深入了解瑚径村的实际情况后,与村两委认真调研后,决定充分发挥当地环境优美、无工业污染的自然优势条件,逐步统一科学规范标准、操作流程等管理事项,引进经济作物价值高的“富晒大米”,改良土壤环境,提高产量效益,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驻村工作队引进了当地的龙头企业,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合作机制,当地的龙头企业按高于市场40%的价格来包收,而帮扶单位负责认养和购买瑚径的富硒大米。2017年起,村里开始试验种植富硒水稻。2019年,村里规模化种植的第一批富硒水稻喜获丰收。据统计,瑚径村种植富硒水稻约700亩,产富硒稻谷约60万斤,种植户直接销售收入可达117万元,贫困户分红收益达18.4万元。2016年精准识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64户170人,2019年底已经全部脱贫。
除了大米,还有的“摘帽”贫困户主动想捐赠萝卜。广东省河源市东源曾田镇玉湖村“摘帽”贫困户张水光表示,将捐1万斤萝卜支持战“疫”一线。
2016年,玉湖村被列入省定贫困村后,由深圳市盐田区城管局、深圳市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等挂钩帮扶。在得知张水光家庭生活困难,全家就凭借他一个人在家靠着几亩地勤扒苦作后,便想方设法为他找脱贫之路。2017年11月,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张水光利用村民们闲置的17亩耕地种植了萝卜,又养起了牛,当年就摘掉了贫困的帽子。2019年,张水光新增投入3万多元扩产5亩萝卜田,今年腊月二十日迎来了大丰收,亩产值高达1万公斤,目前已销售了部分,还有3亩萝卜待收。
自从手机上看到疫情报道后,张水光说“做人要懂得感恩之心,现在国家有困难,咱就应该支援!”他毅然向疫情严重的疫区捐赠萝卜1万斤。由于刚刚脱贫,能力和经济有限,张水光希望寻找爱心车辆运输萝卜前往第一线,尽自己一些微薄之力。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梁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