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看懂《仓生》了么?细数这部微电影背后不为人知的真实故事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通讯员:邓景丹、梁晟铭、李素果
2021-07-09 17:24
摘要

你真的看懂《仓生》了么?今天,从故事背后人物原型的角度出发,带你深度解析微电影《仓生》和集中监管仓背后的故事。

最近,你的朋友圈被这部微电影刷屏了吗?

“七一”前夕,由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策划出品,深圳晚报社、深晚影业摄制的微电影《仓生》正式上线推出。该片以“建一仓,守一城”为主题,讲述深圳市进口冻品集中监管仓面对检测出阳性冻品及仓库人员发生疑似新冠阳性事件时,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带领工作人员争分夺秒开展应急处置,保障集中监管仓正常运行的故事。

短短15分钟不到的微电影里,除了叙事呈现非常完整且易懂外,在许多看似不经意的画面中,其实细节满满。

你真的看懂《仓生》了么?今天,小编就从故事背后人物原型的角度出发,带你深度解析微电影《仓生》和集中监管仓背后的故事。

△《仓生》剧照

点击此链接观看微电影《仓生》

(没看过的朋友赶紧“补课”)

监管仓里的“超人”——综合协调组梁晟铭

不知道微电影《仓生》哪一个镜头最让你感动?是男一号杨晟铭在面对情绪激动的工友们时喊出的那句“我相信我们这次也能扛住,我们必须扛住”吗?这位让大家印象深刻的男一号,其原型就是监管仓专班的梁晟铭。


梁晟铭是进驻集中监管仓最早、驻守时间最长的专班人员。2020年8月16日,接到上级通知,他匆忙交接完手上工作,就一头扎进筹建集中监管仓的战斗中,仅一天两夜,就和刚搭建的专班一起完成了场地准备、制度建设、人员管理等筹备工作。8月18日,监管仓正式投入运行。

△剧中,两位“晟铭”同框出现,梁晟铭扮演专班成员向组长汇报工作

“超人”就是专班同事自发赋予他的外号,皆因他“动作快”、“随时在”、“啥都会”。简单工作一小时内必见成效、复杂工作一天内必有成果;通宵写稿第二天仍然第一个到位,连续40小时驻守专班处置阳性冻品事件;不是在线充当客服,就是奔跑在沟通协调的路上,只要有需要,“超人”就会立即出现在关键岗位上。

监管仓里的“战士”——现场监管组张汉中、宋杰

剧中临近退休的老俞,在监管仓人员短缺、轮值班长杨晟铭提议“应急预案就是我们自己上”时候,他第一时间表态“专班组长必须带头上”。而接下来,我们要介绍的,便是老俞的原型张汉中。


张汉中是集中监管仓建仓以来,始终驻场一线的“老兵”,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他,一笔一划梳理出现场监管工作指引,为了确保监管质量,他24小时守在岗位上,就连晚上睡觉也要把对讲机抱在胸口,这位即将退休的“老兵”说,我是一个兵,集中监管仓,是我站的最后一班岗,我要带你们这群“新兵娃娃”,守好深圳的粮仓。

△《仓生》剧照

如果说集中监管仓是深圳市进口冻品疫情防控的一线阵地,那专班现场监管组就是和病毒短兵相接的冲锋队。使命在肩,不仅没有一位“战士”临阵退缩,反而有很多人在轮值期满后主动申请继续留任,宋杰就是其中的代表,在现场监管组值班期间,虽然防护服里面浑身湿透、连续倒班感觉都快高血压,但看到自己快退休的组长张汉中像一颗青松一样屹立在岗位上,那种热情和奉献的能量瞬间让他找到奋斗的激情。

监管仓里的“追踪器”——检测消杀组李新杰

剧中“文广志”的原型李新杰,是龙岗疾控派驻集中监管仓的流行病学调查专家,主要负责阳性冻品应急处置的流调工作。他身材瘦小、性格温和,看似弱不禁风,在面对工作时却又有着“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的源源动力。


由于集中监管仓夜间作业量较大,经常在深夜检出阳性样本,往往躺下没多久的他,就会被电话吵醒,立即赶赴现场开展流调和消杀工作。通过及时的流调追踪,第一时间控制了风险源,从而有充足的冗余度采取防控措施,保证了其他人员、环境不受影响,最大程度降低了应急处置对集中监管仓的影响。

△《仓生》剧照

剧中有个彩蛋,是人物文广志和其原型李新杰同框的画面,不知道各位观众发现了么?

监管仓里的“吹哨人”——驻场实验室负责人张思煌

“监管仓的每一例阳性冻品检测报告,都是从我手里发出的。”相信大家对剧中的“男二号”驻场实验室负责人李祺一定不陌生。而他的人物原型,便是监管仓驻场实验室负责人张思煌。


2020年8月16日,专班找到他谈驻场抽样检测,张思煌毅然决然地接过了“军令状”,带着团队硬生生地给集中监管仓搬过来一个完整实验室,每份样本平均检测耗时从5-8小时的行业水平一直压缩到1小时50分钟,货柜出入库全程耗时缩短至最低6小时36分,获得各大企业纷纷点赞,他也成了集中监管仓当之无愧的“吹哨人”。

△《仓生》剧照

2021年5月,疫情形势再起反复,张思煌又再次接到任务,带领团队奔向学校、社区,顶着烈日和暴雨,守护城市的安全,但看到学校的孩子们送来的感谢信和漫画,那一瞬间就觉得一切都值了。向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不久的他说:“我要向集中监管仓的领导、同事看齐,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其实,在大家心中,他早就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了。

监管仓里的“贴心人”——综合协调组李素果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专班成员用午餐的片段,剧中文广志吐槽“盒饭换了六七家”,这反映出了监管仓成立之初工作条件艰苦的一面。而这一细节,引出了接下来要介绍的后勤大管家李素果。


温柔大方、才华内敛、细致入微、关怀备至,她就是为专班提供一切后勤保障工作的李素果,是专班最认真负责的“贴心人”。集中监管仓筹建的时候,园区周边要么是工厂,要么是隔离酒店和荒地,根本没办法解决专班这么多工作人员的吃饭问题,她就顶着烈日,跑遍周边的农庄、餐厅,说服老板安排送餐。

△剧中,素果姐姐本色出演,贴心地给大家分发午餐

如今,监管仓终于拥有了自己的食堂,在一线与新冠病毒战斗的战士们,也终于吃上了“住家饭”。看着战士们“干饭”时脸上的笑容,我想,这位“贴心人”一定感觉到十分欣慰。

监管仓里的“007”——综合协调组曹日文

得益于信息的及时汇总和上报,集中监管仓为全国疫情防控“防物”方面提供了深圳标准和经验。当中,少不了综合协调组出色的“情报”工作。


综合协调组有一位“笔杆子”——曹日文,他是集中监管仓最低调、最勤勉的人,既是能熬夜加班、醉心工作的“007”,又是业务精湛、妙笔生花的大神。报送首篇集中监管仓工作总结,一笔成文、一字不改,获得上级领导连连夸赞;挑灯夜战、笔耕不辍,每日必出一份出彩文章,报送的“深圳市进口冻品集中监管模式”荣获第三届市场监管领域抗击疫情助力复工复产优秀案例,市主要领导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做的集中监管仓经验介绍、省疫情防控指挥办向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报送的集中监管仓工作专报,相关素材均是他一字一句凿刻而成;起草的集中监管仓合同、采购谈判材料,逻辑严密、数字精确,谈判各方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剧中背景板上专业水准一流的材料

监管仓里的“智慧星”——系统建设组周鑫

剧中不同场景频频出现了多屏监控画面,这些画面虽然在科技感上略逊于好莱坞大片,但在实现集中监管仓全流程管理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集中监管仓自2020年8月18日运行以来,专班坚持“制度+科技+责任+科学+可持续”的总体思路,不断运用科技手段实现集中监管仓智慧化“全流程、全链条、闭环式”管理。开仓三天即上线集中监管仓管理系统,涵盖预约、查询、制证、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后经两周时间集中开发,完成了系统全部功能的扩展工作,成为集中监管仓连续10个月“全系统、全环节、全时段”平稳运行的幕后功臣。功臣背后亦有功臣,周鑫便是之一。


周鑫是智慧监管处副处长、系统建设组副组长,2020年8月16日下午3点,他接到紧急工作任务,要在8月18日之前搭建起一套前所未有的集中监管仓业务系统。时间紧迫,疫情就是命令,周鑫迅速组织起技术人员和开发人员,赶赴冻库开展现场调研、摸清情况,连夜梳理出了系统功能架构,通过一天两夜,近40个小时的持续奋战,系统搭建完成,试运行一次就顺利过关。

△既是《仓生》剧照,也是监管仓真实场景

紧接着,周鑫又带着团队在智慧化业务系统的基础上,持续拓展全园区智慧化应用场景,上线园区智慧化管理系统,提升园区疫情防控水平,上线停车场智慧化管理系统,提升集中监管仓作业效率,优化出仓冻品查询追溯模块,提升市民获取信息的快捷性和便利性。目前,通过集中监管仓智慧监管体系,进口冻品在平均出入库时间已下降至10小时以内,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得到司机及企业的一致好评。

监管仓里的“女汉子”——第三方运营单位郭艳

影片中,“主角团”面临的第一道难关,就是在工作量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工人不断流失所造成的人员压力。而具体落实领导“黄局”指示“进一步加大招工力度”的部门,便是第三方运营单位——深圳市友信崧锋实业有限公司。


集中监管仓是以政府购买企业服务的方式运营的,作为运营单位副总经理的郭艳就是集中监管仓的CEO。外表看着和蔼可亲的她,一旦谈到工作,就立马变身为泼辣果断的“女汉子”。从事冻库经营十几年的这位“大姐大”,对冻库作业内容十分熟稔,从设计业务流程、管理仓内作业、安排客服运营,乃至安排宿舍、管理人员、园区安保、车辆调度等无一不精,园区、市场、办公楼、宿舍楼,随处都能听到她的声音,一个电话,就能随时看到她的身影。有封闭管理人员不遵守规定的,她处罚起来又是毫不手软,有商户不按要求做好防疫措施的,直接关门整顿;有货柜车司机不服从园区防疫管理,列入黑名单;有员工野蛮作业,损坏设备、冻品的,上去就是一顿教训。有人背后说,这女的怎么这么凶,她听见了,一句话就怼回去了:“疫情防控无小事,大家同坐一条船,出事了,整艘船都得沉!”

△《仓生》剧照

监管仓里的“防火墙”——园区疫情防控组翁家柱

“主角团”面临的第二道难关,就是工人核酸检测出现疑似阳性后,如何快速地落实应急预案,实施园区人、车、物的管控。当中,进出园区的大门是园区疫情防控的关键防线,每天出入园区的车辆、行人上千计,而园区的疫情防控组的职责,就是把园区联防,把驻场民警、商户、园区保安、街道力量拧成一股绳,严格落实各项防控要求,应对各项突发情况。


“监管仓里笑声朗,家柱来做防火墙”,南湾街道派驻集中监管仓的翁家柱主要负责园区疫情防控。集中监管仓连同园区有近100个店铺档口,900余名工作人员,为了方便管理,他带着组员一起将这些人员按照风险等级建档立册,分别落实1天1次、3天1次、7天1次核酸检测;集中监管仓作业人员管理是个麻烦事,他就梳理出“一人一档”、“两点一线”、“三套衣服”、“四不准进”的管理措施,规范作业人员个人信息、疫苗接种、核酸检测、居住及作业内容;离仓人员后续管理要形成闭环,他就是严格把关离仓前核酸“3天2检”,及时发函通报首站目的地,方便相关部门做好健康监测管理,由于作业人员离仓后经常会改变行程,他每天都会接到不同省市防控部门的来电来函,认真细致做好跟进处理。

如影片末尾所说,“此次搬运工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疑似阳性事件的成功处置,充分展现了集中监管仓各组各单位协同作战、安全平稳、高效运作的管理机制”,正是这群集中监管仓里的“超人”和“007”,不怕疲劳、敢打敢拼、精研业务、主动作为的好“战士”,“想干、能干、敢干、带头干、玩命干”的最可爱的人,自2020年8月18日集中监管仓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人、物”同防,以300余天“7*24小时”的坚守,纳管43万余吨进口冻品,成功拦截2万余件约286吨阳性冻品,确保全体从业人员“0感染”。赢得了广大企业的一致赞誉,牢牢守住了深圳市进口冻品疫情防控主阵地,有效消除了疫情传播风险。此时此刻,屏幕前的你,是否能感受到这部别出心裁的《仓生》呢?

编辑 詹珊珊 审核 刘杰

(作者:通讯员:邓景丹、梁晟铭、李素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