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聚焦 | 用匠心讲好深圳普通人的真实故事 ——晶报新一轮改版剖析
焦守林
2021-05-28 11:47
收录于专题:新传播

晶报新一轮改版,在故事采写上下了功夫。新闻选题,注重深耕本土,关注有深圳印记、生活化的普通人的故事和命运;新闻采写,强调通过可感的人物故事,从小切口切入社会大话题,举重若轻地在新闻的深度上下功夫,春风化雨般呈现新闻的价值;新闻文本,强调非虚构的叙事手法,通过细腕的笔触勾出故事线,从而増强文章的可读性。

关键词:晶报 改版 内容 故事

晶报将2017年定位为"内容攻坚年”,重申内容为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2月13日,晶报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以版面刷新为主的新一轮改版,《纵论十区》《每日置顶》《纪念日》《数读》《都市情节》《众人》等一批新的栏目和板块陆续与读者见面。此次改版注重本地、注重生活、注重深度、注重故事,尤其是在人物故事的讲述上,《众人》《都市情节》《深生活》等栏目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使得晶报的内容更加丰满、有血有肉。

一、版面刷新呈现九大变化

晶报这次的版面刷新可谓是多方面的,从形式到内容。主要改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封面:杂志化

晶报成立16年来,历经多次版面刷新,封面保持了基本的轮廓。这一次刷新,封面整体上进行了杂志化处理,大图大头条,视觉上更加舒朗大气。此外,报头由居中移到左上,加大了报眼的导读位置。报眼设为封面导读的第二重点,并全面关注人物,贴近生活、贴近市民的人物,不管是大咖,还是小角色,只要有特点、有故事,比如新增的版面“众人”上的人物,都可以在这里“刷脸”。

(二) “每日置顶”:记录社会进程

什么样的新闻才最需要读?如何第一时间读到最想读的内容?新设置的“每日置顶”栏目就是晶报每天奉送的新闻大餐中的那道主菜,核心价值和营养都在这里。大到全国两会上的国计民生讨论、深圳市改革放权的举措,小到超生罚款的数额变化、网络订餐潜藏的安全隐患;远到萨德系统部署到朝鲜半岛、马来西亚机场的谋杀案,近到市内的十大危险道路、你家旁边是否有明码标价的停车场……晶报此次刷新版面,这些“登顶”的新闻,自带权威、严肃、重磅、新鲜的光环,它们标志着时局的变化,记录着社会进程。

(三) “纪念日”:用昨天照亮明天

这是一个新闻速朽的时代。当下的世界如此瞬息万变,以至于我们还来不及细细品味今天的种种,它们就迅速走入了历史。作为见证新闻的媒体人,晶报希望从曾经发生在这座城市的种种“老新闻”中,梳理出深圳的历史、深圳的底蕴。每一天未必都是什么大日子,但是每一天必然都是一个一一纪念日,这是普通人的纪念日。此前,晶报推出的大型策划《深圳日记》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在推出的"纪念日”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 “数读”:挖掘藏在数字背后的新闻

数据化、图表化,"数读”版试图用最直观的方式传递信息,力图以最简洁的方式呈现“干货”,让读者省时省力。这也是一个复杂的版面,挖掘单调数字背后的新闻,从选题、写稿、编辑、制图再到核校,晶报人煞费苦心。

(五) “众人”:普通人的平凡人生

人人生而有故事。一个人的故事,就是一个世界。众人的故事,折射着时代的变迁和观念的演化。记录人物,也就是记录历史。晶报新推出的“众人”版,把目光投向我们身边的芸芸众生,以人物为切入点记录事件,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为历史留存一份都市平凡人物的底稿。在这里,您读到的,是平凡人物的不平凡故事。

(六) “深生活”:深圳的深度的生活的

晶报推出了本地新闻深度专栏“深生活”。深生活,顾名思义,它是深圳的,来自深圳市、深圳人它又是深度的,有别于一般的新闻报道,旨在挖掘出来自深圳这片土地和深圳人的、有一定视角和思维的纵深感的新闻;它还是生活的,希望通过稿件体现深圳人真实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关怀和思考。

(七)“都市情节”:情节里的冷暖

“都市情节”版主要讲述这座城市里的新闻故事,而又不浮于表面。她更像一个大舞台,演绎着生活方圆、世态人情、拍案说法等人生剧目,会让人有所思考。其实,这样的故事此前也一直呈现于晶报,现在“新瓶”装“老酒”,所不同的是“老酒”越来越有味道了。新闻的本质是故事,这也正是“都市情节”剑锋所指。在新闻同质化、快餐化越来越严重的当下,晶报力图端上与众不同的细腻菜品。

(八) “图解”:镜头书写故事

或以图为主,或图文并茂,“图解”版用镜头书写“世界的语言”,将深圳的热点、深圳人的故事生动呈现,讲求画面的艺术性,组图的逻辑性,在跌宕起伏或平和叙事的风格中,与读者共鸣。

(九) 深港副刊:有什么样的副刊,就有什么样的社会

今天的媒介,相对比拼新闻,更需比拼副刊。因为,副刊是媒介最重要的文化传统,是媒介最有竞争力的底蕴。读什么样的副刊,就有什么样的品位。有什么样的副刊,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在这里,你能读到小说、诗歌、艺评……深港副刊致力于打造最了解深圳文化的版面,是情怀与创意的核心磁场。

二、唯有优质内容才能确保媒体生存和发展

为什么要版面刷新,为什么要做这么多改变,初衷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对此,晶报通过社论的形式进行了诠释。这是一个社会急遽转型的时代,传统纸媒首当其冲。事实上,许多年前就有纸媒步入寒冬的说法,有些曾经名噪一时的报纸告别了我们,有些还在苦苦挣扎,还有些则迎来曙光。在经历了阵痛与迷茫之后,“内容为王”的价值被重新发现,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意识到,尽管看似老生常谈,尽管媒介生态已然骤变,但唯有优质内容才是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全部秘密。

对都市报而言更是如此。在曾经单一的话语体系下,都市报的横空出世如同一股股清泉,让亿万读者倍觉甘甜。说到底,解渴的是相对优质的内容。如今各种新兴的传媒科技层出不穷,颇有些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意味,但历经时间的淘洗,内容的价值不减反增,一切又都回到原点。坚守内容品质,并能持续提供优质内容的媒体正逐渐赢得转机,慌乱求生、牺牲内容的媒体,即使偶获小利,但终将行而不远。

除了一如既往地打造晶报现有的融媒体矩阵,晶报还将强势推出自己的App及相关融媒体产品,在借鉴同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稳健地交出自己的成绩单。目前,晶报已成为深圳地区最大的政务融媒运营服务商,在融媒发展的整体框架下,致力于实现从单纯的资讯供应商向资讯管理综合服务商的角色转换。目前仅在深圳地区就已代运营约70多家政务新媒体项目,并由此打造全新的“政务融媒体服务生态链”,创新触角遍及政务资讯管理整个链条。

三、用匠心讲好深圳普通人的真实故事

晶报此次改版,在故事采写上下了功夫。

新闻具有猎奇的本性,但终归新闻的主角是人,是普通人。讲好深圳各行各业普通人的真实故事、展现他们真实的命运,是晶报改版后的一大特色。从目前晶报刊发的一些报道来看,有以下几个特色:第一,新闻选题,注重深耕本土,关注有深圳印记、生活化的普通人的故事和命运。第二、新闻采写,强调通过可感的人物故事,从小切口切入社会大话题,举重若轻地在新闻的深度上下功夫,春风化雨般呈现新闻的价值。第三,新闻文本,强调非虚构的叙事手法。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出故事线,从而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太多新闻在猎奇。晶报记者将视角踏踏实实地落到普通人身上,去贴近生活,挖掘生活,推出的作品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

要讲好故事,就离不开情节和细节。2月16日,晶报All版“都市情节”刊登了一篇车祸报道。虽然是一起不幸的车祸,但记者通过深入采访,挖掘出了冰冷的车祸之后那温暖的世道人心。

在现在这样一个车满为患的社会,其实一起车祸并没有什么稀奇的,稀奇的是记者从中发现了新闻。这起车祸发生的时间是深夜,晶报记者闻讯后立即赶往现场,并跟随交警对处理的整个过程进行采访,因此报道中车祸救援现场的细节都特别鲜活。

区别于传统的正能量报道,整篇报道并没有使用诸如“感人”“动人”之类的煽情词汇,而是大量使用了白描的手法,让读者自己去感知其中的温度。在娓娓道来的平实话语中,一切显得特别真实,反而十分动人,朴实中见真情。

3月12日,一头抹香鲸在深圳搁浅了。3月13日至16日,晶报通过每天平均两个版以及封面大图导读等形式,图文并茂地进行了详尽报道。尽管抹香鲸最终没能救活,但晶报通过对一头鲸的命运起伏的报道,体现了媒体一种极高的人道主义关怀。在此前不久,晶报还曾对深圳中学生为一只猫的生死投票而进行过详尽报道和评论,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关注,体现了一种人文主义情怀。

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版面,关注一头鲸的命运,关注一只猫的生存,晶报还通过社论进行了诠释。人们之所以如此关注一条抹香鲸的命运,不仅仅因为它是一种难得一见的稀有海洋生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更因为,它维系了我们对待生命的情感与态度。深圳需要留住的不只是一具抹香鲸标本,还有与之相关的一段情感、一个故事。这是一个以尊重生命、以人性温暖为主题的故事。

以上种种,都体现了晶报版面刷新虽然做了很多改变,但是,坚持观点纸、深度纸、视觉纸、人文纸的定位没有变。

(作者焦守林系原晶报新闻阅评员)

编辑 严偲偲 审读 李诚  审核 詹婉容 刁瑜文

(作者:焦守林)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