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退,我也不退!东莞一位党员志愿者的抗“疫”日记

读特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何香
2020-02-18 20:56
摘要

疫情不退,我也不退!

这是东莞市莞城创业社区党员志愿者明卫东在一线抗“疫”的几篇日记。日记中显示了一个默默工作的党员志愿者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当我们在阅读这些日记时,看到了一个党员肩负的使命与担当,以及坚决完成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决心。

2月12日  星期三

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人民健康保卫战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还在扩散,截止昨天,东莞全市已经有67例确诊病例,莞城3例,各级防控形势异常严峻。

看着新闻里不断攀升的确诊病例和死亡数字,想起前几天,社区书记老翟转发的一条朋友圈,关于《致全市党组织和党员的倡议书》,重新翻阅后突有所感:这次疫情“没有硝烟,却有生死”。斗争虽然残酷,但如果我们每名党员都能抱着“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决心,到疫情防控最需要的地方去,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词,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人民健康保卫战!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是一名有30年党龄的老党员。危急时刻,我应当挺身而出,为党、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想到这里,我果断联系社区,“我是党员,我要上一线!”

2月13日   星期四

看到解除隔离一家三口回家的背影照,我眼睛湿润了

由于一线人手急缺,社区今天一早就联系我,分配了任务:为10户居家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服务。

我马上加入了专门为居家隔离人员建立的微信群,“两斤梅头肉,一只乌骨鸡,送到**小区**号,谢谢”“我家没水了,麻烦送一桶纯净水”“我老婆怀孕了,麻烦带两斤车厘子,要进口的”“五叶神香烟2包,送饭的时候带给我”“家里闹钟没有电池了,麻烦带2节五号电池”。我关注收集群里提出的各种需求,对涉及配菜的要求,马上统计好发给社区指定的超市。社区要求对隔离人员的配菜量要足,价要平,11点前要下单完毕。其他需求则发给所在居民小组的网格员,由他们跟进落实。

11点30分,所有菜都打包完成,我与社区另一位党员志愿者李荣开始送菜,阿荣是本地人,又在社区摸爬滚打十几年,大到区府,小到出租屋,耳熟能详,我读着订单上的地址,他开着电动车风驰电掣,穿行于大街小巷之间。有的隔离人员住在商业楼盘,我们送到小区门岗,物业再安排送到家。有的住在出租屋,光线昏暗,连灯都没有开,大白天我们都要打着手电筒,一层一层爬上去,把菜放在门口再敲门,通知住户“你家的菜到了,出来拿一下”。爬楼梯的时候,阿荣还在不停的接电话,“你家的猫粮没了?好,明天给你送过来,5斤够不够?”“什么?煤气没有了,我忙不过来,我叫煤气公司派人来给你换行不行?”。

中午12点30分,所有菜都送完了,我回到社区倒在沙发上,感觉身体快散架了。下午1点43分,手机“叮咚”一下响了,居家隔离群一位隔离者发了张一家三口带着口罩回家的背影照片,我眼睛立即湿润了,无法相见的隔离岁月里,我们确认了谁是我们最牵挂的人,谁又是最牵挂我们的人。

2月15日  星期六

艰难时刻过后,我们将拥有更健康的自我

昨晚接到通知,由于社区实行封闭式管理,调派我到金牛横街支援临时卡口值守。早上7点50分,我穿上“绿马甲”,戴好口罩,提前到达卡口岗亭交班,跟我搭档白班的是安保公司的保安老吴,说一口地道的河南话,我跟他约定“问话不漏一辆车,测温不漏一个人”。

吃完午饭没多久,突然乌云密布,即刻暴雨倾盆,气温下降到13度,感谢街道办早上给每一个值守人员发放了厚雨衣,外面寒风吹冷雨打,心里却是暖融融。下午3点左右,来了一辆“粤L”车牌的小汽车,车里坐了6个人,乘客脸上都是一副疲惫的神情。黄豆粒大的雨滴用力敲打着岗亭帐篷,雨声太大,我只能一边大喊,一边做手势,示意他们拿出身份证,这时老吴手里的测温仪边闪红光边发出尖锐的警报声,37.8度!超过37.3度的安全线,我的心一下就绷紧了,拿过测温仪又测了一遍,还是显示偏高,马上将情况反馈给社区的其他工作人员,并让体温异常的乘客单独下车进入临时隔离的帐篷,然后联系社区赶紧安排民警、医生过来。

很快,社区的人到了,民警向车里的人解释可能会安排集中隔离,医生用专业的体温计给发热的乘客测量体温,奇怪的是,三次测量结果都低于37度,医生向我们解释,乘客没有发烧,只是因为车内开了暖气又密不透风,长途乘车后体温有所上升,这段时间已经见怪不怪了。听完,我松了一口气,几位乘客总算能够回家了,临走时,那位享受“临时隔离”待遇的乘客还专门摇下车窗向我道谢,说了一声“辛苦了”,反而弄得我不好意思了。

下午4点,到了交班的时间,新来的同事热热闹闹地清点防护物资,穿护具、填表格、安排分工。我边洗手边看着远方灰蒙蒙的天空,车灯映照下,雨丝飘飘摇摇在风中飞舞,甚至有一丝别样的美感。

回想起这三天的工作,与我平日写字楼坐办公室的工作大不相同,不可谓不辛苦,有时候甚至有一两分心酸,但我绝对不会放弃。灾难面前,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建设者,而不是堕落者,等艰难时刻过后,我们将拥有更深沉和更健康的自我。

疫情不退,我也不退。

见习编辑 康佳楠

(作者:读特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何香)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