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1 月,新冠肺炎疫情警报一拉响,深圳大学总医院就快速进入了备战状态,急诊科作为正面抗疫的主力部队,科室全体 40 多人报名加入急诊科先锋队,承担排查、留观、隔离、重症等多项火线重任。医生、护士们纷纷放弃了休假、放弃了团聚,甚至吃住在医院,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坚守至今。他们说,在"火线",他们体验着艰苦,也体验着温情,并且对战胜疫情越来越有信心。
胡依依:妈妈给我送饭菜,我给"奶奶"送饭菜
支援发热门诊、筹备隔离病区改造、上岗隔离病区,从大年三十至今,护士胡依依连续轮转了深大总医院抗疫最前线的多个岗位,她对疫情并不恐慌。
胡依依是 90 后,老家在湖南岳阳,父母早早就过来深圳等着和她一起过年。赶上了疫情,依依不但没来得及回家吃年夜饭,还从大年初二开始住在了医院,妈妈最知道依依的心思,别的苦能吃,唯独嘴馋改不了,前几天,她起了个大早,去菜市场买了新鲜的菜和肉,炖了依依最爱吃的排骨火锅,连锅端到了急诊科,但她还是没见到在上班的女儿,只好留了个短信先走了。
▲胡依依
依依目前在医院隔离病区二工作,这里主要收治本院发热门诊、呼吸内科门诊排查出来的疑似患者,每人一个单间,每天要做核酸检测,根据结果决定去留。一旦确诊,会被转到市三院治疗。除了送药、输液、测量生命体征等专业工作,胡依依也细心地观察着病区里的患者。
作为一名小"吃货",胡依依很快注意到病房里一位老奶奶的吃饭问题。这位 80 岁的老奶奶是和儿媳妇一起住进隔离病区的,儿媳妇很快确诊为新冠肺炎,转到了市三院。老奶奶一个人继续留观,依依发现没人给她送饭,赶紧打电话去问,才知道老奶奶全家都被隔离了,出不来。
于是那两天,依依和小伙伴们每到吃饭时间,都会给老奶奶送食堂打来的饭。老奶奶在病房里一直很安静,每次接过饭,都会低声说"谢谢"。依依说,每次送饭的时候,总会想起自己的奶奶,心里总是默默为这位老奶奶祈祷。幸运的是,这位老奶奶的核酸检测结果最后是阴性,出院后被安置到定点酒店隔离观察。
李瑞:经手 4 例确诊患者 对未来越来越有信心
"非典"的时候李瑞还在读高中,老家情况相对平稳,李瑞对那次疫情只剩下有些遥远的片段记忆。2019 年 11 月,李瑞来到深圳大学总医院工作,没想到,刚入职两个多月,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就这么迎来了医生职业生涯中突如其来的严峻考验。"危重症经验有不少,但是传染性这么强的新型疾病,还是第一次见。"
和胡依依一样,李瑞也经历了从急诊门诊、急诊隔离病区、十四楼隔离病区三个地方的轮转。穿上二级防护装备,在隔离病区接诊患者、查房查体、会诊,每天进行咽拭子采样,是李瑞每天的日常。隔离病区的医生每天两班,特殊情况时,李瑞要值守 24 小时。经过李瑞采样确诊新冠肺炎的病例,已经有 4 例,每次查房或者采样,难免会有人咳嗽打喷嚏,飞沫随之喷发。"心里面是有点忐忑,但工作就是这样,做好防护后,就不想那么多了",李瑞说起每天直面的这些危险,很淡定。
▲李瑞
过年前,李瑞退掉了回老家探亲的机票,自告奋勇坚守一线岗位。在河南农村的父母也知道情况的严重性,以前每周通一次电话,现在是每天一个,来来回回叮嘱儿子小心。李瑞的妻子是超声科医生,正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进修,这段时间,她也要轮班上一线,不过比李瑞的工作压力小很多。两口子用微信联系,互相打气,李瑞的手机里存着老婆大人发来的表情包,"别怕,小场面"。
李瑞是急诊科的新医生,疫情来了,他感觉科室兄弟姐妹更团结了,大家每天互相监督、学习,有人尝试自制面屏,有人梳理每天的最新材料,更像"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最近,深圳的新发病例数量比前阵子大大减少,李瑞觉得有点欣慰,感觉控制有了成效,对未来更有信心了,他希望疫情快点结束,"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第一时间和家人团聚"。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庄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