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记者从广东省疾控中心获悉,该中心早在1月中旬就从首例新冠肺炎确诊者的样本中检测核酸阳性并完成全基因组测序,成为除湖北省外的全国首例。
据了解,在广东首例新冠肺炎确诊者样本确诊阳性后,省疾控中心开展全基因组测序后才能上送国家进行复核检测。病人样本中的病毒载量非常小,想直接对原始标本中的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其难度非常高。但省疾控中心圆满完成全基因组测序。而要开展更进一步的研究,就必须分离出病毒,但新冠病毒的分离培养活动需要向国家申请相关资质。省疾控中心花了近1周的时间获得资质后,迅速在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中开展实验。
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有300多平方米,整个实验室完全密封,室内处于负压状态,内部的气体不会泄露到外部。实验室分3个核心区,每个核心区可以独立开展研究活动。核心区与核心区之间设有缓冲区,杜绝交叉污染。
病毒需要在合适的传代细胞中进行培养。作为全新的病毒,省疾控中心专家只能自己摸索,同时准备了几种不同的细胞系。最终,省疾控中心团队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在vero-E6传代细胞中成功培养出病毒株。
省疾控中心团队每天都会进实验室,因为病毒是在活细胞中培养的,必须每天观察细胞状态,通过观察细胞病变,确定是否有病毒增殖,还可以做一些病毒浓度测定等。分离培养病毒的目的是可以更详细了解病毒特征,也为疫苗研制和抗体测定提供资源。省疾控中心团队还会对农贸市场进行采样检测,时刻关注是否存在阳性样本。这对及时调整防控策略非常重要。
省疾控中心团队承担的是一些重点样本的检验任务,要求的是准确性。故此,一直采用人工提取核酸。这样的流程很花时间,工作量也很大,但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度,省疾控中心团队一直坚持这种方法。
省疾控中心与各市、区级疾控中心、部分医院开展密切的合作,包括一些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也参与其中。省疾控中心可以通过医院获取临床病例标本,做核酸检测,分离病毒;第三方医疗检验机构可以做一些基因测序的工作,可以及时掌握病毒变异的特点。
编辑 康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