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附属第八医院抗疫一线医生党员的初心故事

读特见习记者 许依妍 文/图
2020-02-03 15:11
摘要

谈起加入防疫一线并继续奋战下去的初衷,毕长龙不假思索地说:“党员就要冲上去。”

毕长龙是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分泌科的副主任医生。他的家距医院只有两百米。可这短短的距离如今却显得那么遥远。

实在想念家人的时候,毕长龙就会在值完夜班后,抽空与家人见个面。所谓见面,也只是在街上远远的看着,远远的说说话。“我是最容易被感染的,为了防止他们再被感染,特意离他们远一点。”

如果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毕长龙本来打算带着孩子回哈尔滨老家过年,疫情爆发后,他义无反顾地退掉机票、坚守岗位。大年初三,毕长龙换上防护服,踏进了隔离病房,成为第一批上前线进入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

在他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中大八院疫情防控一线的发热门诊,走进位于11楼的一线医护人员的休息生活区。现在刚好是他们换班的时间,记者看到,有一些医护人员在用餐,有一些则在更换隔离服。记者注意到,许多医护人员的防护面屏上已经被雾气布满,毕长龙告诉记者,这是他们在防疫物资短缺的情况下用透明软塑料版自制的面罩,由于透气性差,工作时间一长水汽就会模糊视线。除此之外,防护鞋套也只能用塑料袋代替。防护服是密闭的,为节约一次性防护服,医护人员们一穿就是五六个小时。为此许多人一口水也不敢喝,甚至要穿纸尿裤。

正在一旁穿着防护服,准备将进入隔离区的丘银明是一名95后。她向记者坦言,自己初入隔离区时会感到害怕和不安。但后来她调整心态,把这个特殊的工作当成一次自我挑战。“网上最近流传的一句话很好的诠释了我的感受”,她笑言:“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救死扶伤。”

接收患者、给患者采验试纸、询问患者病情、查体……这是毕长龙的日常工作。“许多患者心理较为脆弱、敏感,对隔离工作不理解,对医护人员产生了不满的情绪,有时甚至会被他们发脾气”,毕长龙告诉记者,这个时候他难免也会觉得委屈,“我会趁没人的时候跑到电脑前,对着电脑大喊几声,就什么都好了。”

疫情仍在蔓延,这种打仗一样的日子还得继续。谈起加入防疫一线并继续奋战下去的初衷,毕长龙不假思索地说:“党员就要冲上去。”农村出生的他,1998年很争气的考上了大学并凭借突出的成绩和表现成为了学校第一批党员。回想起那段日子,看起来波澜不惊的他瞬间热泪盈眶。他告诉记者,许多当年一起入党的同学们在全国各地与他“并肩”奋战。“我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他表示,那段峥嵘岁月永远都是他医疗卫生事业的一个寄托。

这只是福田区医护人员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战场上的一个缩影,像他们这样,忘了身后,只顾身前的“逆行者”还有很多。据悉, 1月28日,中共福田区委组织部向全区各机关事业单位中目前不在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发出征召令,号召符合要求的人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截至1月29日12时,短短半天时间,福田区志愿报名支援一线的公职人员就达821名,其中党员516名,福田各单位班子成员率先示范,140名年龄超过45岁的同志主动请缨,还有检察院、法院和税务等区外干部31人报名参加,报名总数远远超过各岗位需求。

编辑 秦天

(作者:读特见习记者 许依妍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