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文学界人士呼吁:以文学的形式唤起人们的生态意识!
读特记者 魏沛娜
2020-02-03 12:35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近日,不少深圳文学界人士都在呼吁重视生态文学,鞭挞破坏自然生态、贪吃野味染病毒的祸患。

“这次疫情既是公共卫生事件,又是一次波及到了整个世界的生态危机。它的源头与其说是新型冠状病毒,毋宁讲是生态意识的缺失。如果不能从这个角度看问题,那么,类似的情节还会重演。”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青年生态批评家学会副会长王晓华的研究方向之一是生态文化研究。在他看来,从2003年至今,许多人并未补上生态意识这一课。这折射出一种令人震惊的缺席:在影响大众的主流文化中,生态文学没有获得应有的地位。生态问题不在大多数人的期待视野之内。“哪里有危机,哪里就有忽略。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生态文学家就已经站出来,揭露这种后果严重的缺席。”王晓华认为,当下我们应该重视生态文学的创作。

生态文学的创作和阅读,在深圳方兴未艾。据了解,深圳人尤其是文化教育界人士较早自觉建立起了关于自然、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关于人与未来的观察与思考。多位作家学者包括南兆旭、王晓华、远人、袁博等陆续创作系列关注人与自然、生态关系的优秀作品,出版界亦推出了《深圳自然笔记》、《深圳自然读本》(学生版)、《当代中国生态文学读本》等生态读本。

其中,从2016年至今已连续出版17卷的《当代中国生态文学读本》在国内文学界独树一帜。该丛书由深圳市光明区公共文化艺术发展中心策划,深圳光明区作协主席远人主编。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生态环境已日益严峻,尤其目前水土流失、气候变暖、雾霾肆虐等现实,无不驱使一种直接面向生态的文学出现。该如何以文学的形式唤起人们的生态意识,正是远人的主编这套丛书的初衷。“生态文学在西方已是成熟的文学体裁,在国内专心做生态文学的还非常少见。从形式上说,这是一个空白;从全球的发展前景来看,又是一个决不能忽略的文学体例。”远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据介绍,《当代中国生态文学读本》涵盖小说、散文、翻译、诗歌、评论等多种文体,旨在为读者和当代文坛提供一种面对自然、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文学样式,并分卷编辑出版。远人表示,呼吁重视生态文学,也在于希望人类懂得珍惜和爱护自然生态,如此人类才可能在地球上继续绵延。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梁佳彤

(作者:读特记者 魏沛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