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美国摇滚、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跨界获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刷爆各大网络社交平台,有人高度评价“鲍勃·迪伦才是最成功的跨界天才”,也有人调侃国内某S姓民谣歌手涉嫌吸毒被抓,“都是民谣歌手差距怎么这么大?”。
当外界群众纷纷赞扬鲍勃·迪伦是人生赢家,跨界获得世界文学史上最高荣誉奖项时,关于鲍勃拒绝领奖的消息在网络上甚嚣尘上,一份疑似鲍勃发布的声明表示将拒绝该奖项。
WHAT??
想必美国和欧洲文学界都一脸懵逼了吧!诺贝尔文学奖是当今世界上最高荣誉之一,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视为最大荣誉。拒绝接受该奖项的获奖者,小编只想说三个字:让我来!
鲍勃·迪伦在声明中详细说明了拒绝该奖的原因,个人理由和客观原因均有提及。但是很快就有网友进行辟谣,并提供一些“证据”。
在鲍勃的个人官网上18日进行了更新,在网页一处不显眼的位置添加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字眼,这应该是鲍勃在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后首次以自己的方式作出回应。究竟鲍勃是否拒绝该奖要在颁奖典礼当天才能揭晓。
不管怎样,鲍勃·迪伦在对摇滚和民谣音乐的热忱态度依然值得所有音乐人学习。
其实在历史上,拒绝诺贝尔奖项的名人实有几位,他们到底是谁?他们为什么拒绝如此高荣誉的奖项?
科普小知识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和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
1 第一位主动拒绝诺贝尔奖的人--让·保罗·萨特
萨特是谁?他是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西方社会主义最积极的鼓吹者之一。他不仅是哲学家,还是文学家,代表作品中篇小说《恶心》、短篇集《墙》、长篇《自由之路》早已被承认为法国当代文学名著。
萨特的文学作品《词语》使他获得获得1964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理由是:他的充满自由精神及探求真理的创作,已对我们的时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萨特骄傲的拒领该奖项,拒绝理由是“不接受官方的任何荣誉”,“不愿意被改造成体制中人”。
萨特拒奖其实有原因,“不接受官方的任何荣誉”,这个官方是指资本主义的官方,萨特把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视为资产阶级的机构,代表资本主义的立场,不能接受、承认其价值。
不得不承认,萨特是一位“真汉子”。能够坚持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知识分子的立场毫不妥协,能够批判荣誉与奖赏,表达自己内心所想,非常有勇气。
2 最随便的拒绝者--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
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是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授奖理由是:她的小说和喜剧具有音乐版的韵律,她的作品以非凡的充满激情的语言解释了社会上的陈腐现象及其禁锢力的荒诞不经。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
在得知自己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奥地利人后,耶利内克并没有如人们意料中兴奋和激动,反而发出声明表示自己不会前往斯德哥尔摩接受该项荣誉大奖。她的理由很简单:第一,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第二,她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获得这一大奖。
耶利内克说,在得知获得如此崇高的奖项后她并没有感到高兴,而是绝望。她表示自己从没想过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或许这个奖项应该属于另一位奥地利作家彼杰尔·汉德克。她更表示即使获奖也不会有任何庆祝。
诺贝尔奖表示很受伤......
3 “被自愿”的拒绝者--帕斯捷尔纳克
帕斯捷尔纳克是苏联作家,1958年,在苏联盛传《静静的顿河》作者肖洛霍夫将夺得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时,瑞典文学院却将它颁给了一位不受苏联政府和文学团体欢迎的诗人、作家帕斯捷尔纳克。
帕斯捷尔纳克
帕斯捷尔纳克获奖的作品,是他的带有一定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这部小说由于对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流露出怀疑和反感的倾向,被苏联各出版社拒绝发表。1957年11月,帕斯捷尔纳克请人翻译成意大利文在意大利发表。不久,该作品就被译成英、法、德、瑞典等多国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与此同时,苏联文学界则对这部小说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在得知获奖消息的当天,帕斯捷尔纳克就给瑞典文学院发去电报,他的电文是“无限地感激,骄傲,感动,惊喜,不知所措”。然而获奖消息传到苏联后,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帕斯捷尔纳克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威胁,甚至有被开除国籍的危险。
由于诸多人反对,他只好拒绝领奖,在颁奖仪式举行之前,帕斯捷尔纳克用法文给瑞典文学院发了一份电报:“由于考虑到对此项荣誉的用意所作的解释,我不得不拒绝此项奖颁赠于我,而我也不配荣获此项奖。请你们不必误会,请勿因我自愿拒绝而不快。”
尽管如此,瑞典文学院仍然按照既定计划把帕斯捷尔纳克的名字列入获奖者的名册之中,那笔巨款也按规定存入诺贝尔的基金中。此后,帕斯捷尔纳克终止了创作,两年后,在莫斯科郁闷病死。那一年,他70岁。
......
4 最耿直的拒绝者--越南领导人黎德寿
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开始介入越南战争,从1968年到1973年间曾举行多场公开及不公开的巴黎和平会谈。黎德寿曾多次与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利.基辛格秘密会谈,使1973年1月27日的巴黎和平会议能商讨两越停火事宜,但战火在越南仍然持续了两年才停止。
黎德寿
1973年,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北越南领导人黎德寿及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国际社会对此嘘声一片。两位诺贝尔委员会成员因此辞职,黎德寿拒绝接受和平奖,他表示越南还没有实现和平。
5 视钱财如粪土的拒绝者--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的创作总结,《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1906年托尔斯泰被俄罗斯科学院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托尔斯泰得知后写信给他的朋友,在信中他请求他的朋友通过瑞典的同事帮忙,尽量不要把奖项颁给他,即使给他,他也会拒绝。
托尔斯泰很高兴诺贝尔文学奖没有颁给他,即使这个奖项可以使他免于贫困,但是他认为钱会带来邪恶,钱应该分发给穷人和农民,而不是他。
谢绝诺奖其实罕见,但也可以理解。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思想独立,行为独立。如果每个人都一样,那是不可能的。
见习编辑 L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