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今起陆续公布!这些华人科学家被看好
锦观新闻客户端
2022-10-03 10:46

2022年10月,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诺贝尔时间”。

据诺贝尔奖委员会官网发布,2022年诺贝尔奖评选结果将于10月3日至10日陆续公布。

此前受新冠疫情影响,诺贝尔基金会接连两年没有举行诺贝尔晚宴。据诺贝尔奖委员会官网消息,诺贝尔基金会决定邀请2022年诺贝尔奖得主与2020年、2021年的诺奖得主一起参加12月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诺贝尔周”(Nobel Week)系列活动。届时,颁奖仪式预计将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晚宴将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举行。

这些华人科学家被看好

在今年诺贝尔奖的热门夺奖名单中,多名华人科学家被提及,包括刚刚获得今年拉斯克医学奖的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学临床专家卢煜明;2022年度引文桂冠奖获得者、神经科学家李文渝;制造了柔性“电子皮肤”半导体聚合物的化学工程师鲍哲南。

拉斯克医学奖被誉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风向标”。卢煜明找到了一种使用孕妇血浆检测胎儿DNA的无创检测的方法,可以检测与唐氏综合症相关的特征异常,这项发现彻底改变了筛查胎儿遗传异常的临床实践,现在每年有数百万人使用这种检测方法。他还基于这一原理创立了公司,用于早期多癌的发现,其中一家被开创性的液体活检巨头Grail公司收购。

另一位被看好的华人科学家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主任李文渝。今年9月,李文渝获得了科睿唯安2022年度引文桂冠奖的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在2006年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开创性的论文,首次发现了一种被称为TDP43蛋白聚集在额颞叶痴呆(FTLD)和渐冻症(ALS)中的作用,这篇文章被引用超过4000次。李文渝还因此获得了2020年度科学突破奖。

在诺贝尔化学奖方面,斯坦福大学的女科学家鲍哲南具有潜力。她开创了有机和聚合物电子材料的新型仿生应用,包括柔性“电子皮肤”。这种技术有望在未来与人的神经系统联系在一起,制造出一种和人类皮肤功能类似的人造皮肤。

华裔科学家如果能够在诺贝尔自然科学领域获奖,将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对抗疟疾的研究成果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奖评选一方面是要看是否有理论的突破或者是划时代技术方面的革新,如果只是应用层面的创新,而不是重大的基础研究突破,那么获奖的可能不大;如果仅仅是论文引用次数多,而缺乏重要的原创,那么获奖的可能性也不大。”一位国内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对记者表示。

还有哪些热门领域可能获奖?

去年mRNA疫苗的呼声较高,但最终未能破例获得诺贝尔奖。今年mRNA疫苗仍然是最大的热门。截至目前,全球因新冠疾病死亡人数已经突破600万人。

诺贝尔奖评奖委员会还倾向于轮流奖励不同领域的学科,这就是所谓的“周期性”。例如医学奖方面,神经科学、癌症或传染病的发现每十年左右就会得一次奖;基础分子生物学的发现和疾病疗法的发现也会交替获奖。

在过去的十年中,医学奖多次回归基础研究。例如2013年奖励给了细胞内运输机制的发现;2016年奖励给细胞自噬机制的发现;2017年奖励给控制昼夜节律的生物钟;2019年奖励给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2021年奖励给细胞如何感知温度。疟疾、免疫肿瘤学和丙肝等偏重临床应用的发现也分别于2015年、2018年和2020年获奖。

今年被寄予厚望的对疾病遗传基础做出开创性的发现还包括BRCA基因突变在乳腺癌和卵巢癌中的作用,以及各种类型的地中海贫血背后基因变化对新的基因疗法的作用。

另一个热门领域是基因测序,例如领导了人类基因组第一份草图的科学家可能被表彰,包括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以及第一台DNA自动测序仪背后技术的发明人。

此外,快速准确预测蛋白折叠的DeepMind背后负责AlphaFold人工智能项目的领导者John Jumper也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延伸阅读

关于诺贝尔奖的那些事

诞生记:一份差点无效的遗嘱

“请将我的财产变做基金,每年用这个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在前一年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100多年前,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虽然在今天,人们认同诺贝尔奖是科学界的权威奖项,但在百年之前,它却遭受非议,差点夭折。

在诺贝尔遗嘱公布之初,瑞典舆论一片谴责之声,诺贝尔也因为没把巨额遗产捐赠给瑞典,而被贴上了种种标签。

好在经过诺贝尔遗嘱执行人的不懈努力,瑞典国王终于在1898年宣布诺贝尔遗嘱生效,瑞典国会后来也通过了诺贝尔基金会章程。在1901年的12月10日,也就是诺贝尔逝世5周年的纪念日,颁发了首次诺贝尔奖。

成长录:得奖者为何越来越“大器晚成”?

从1901年至今,诺贝尔奖已有近120年的历史,累计颁发597次,共有919位个人和24个组织获得过诺贝尔奖,54次授予女性。

其中,年龄最大的获奖者是2019年化学奖得主之一——被誉为“锂电池之父”的美国科学家古迪纳夫,当时他已97岁。面对这份“迟来的”荣耀,古迪纳夫表示:“活到97岁,你可以做任何事情。能获得诺贝尔奖,我感到既荣幸又受宠若惊。”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一直到现在,在传统自然科学领域中有一个有趣的趋势——诺贝尔奖得主获奖时的年龄越来越大。

对此,诺贝尔博物馆的高级主管古斯塔夫•卡尔斯特兰德曾解释,一百年前,全世界只有大约一千名物理学家,而今天,这个数字已经上涨到约一百万。

科学家也许在年轻时就取得重大发现。但是,成就突出的科学家成千上万,而且诺贝尔奖委员会对科学成果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可能要等很多年才有可能获奖。

发家史:“巨额”奖金为什么发不完?

最初,诺贝尔的遗产只有3100万瑞典克朗。从1901年至今,诺奖发放的奖金总额早已远超这个数字,但却仍有钱发放,这要归功于投资理财。

诺贝尔基金会的钱投资过国债,也投过房地产和股市。但是,理财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2011年,由于全球股票市场不振,诺贝尔基金会的股票投资,就亏损了1900多万瑞典克朗。

2020年,每项诺贝尔奖奖金额为1000万瑞典克朗,比2019年增加100万瑞典克朗。

拿到“巨额”奖金后,有不少得奖者把钱花在后续的科研上,还有人把奖金捐出去。

当然,也有科学家选择了“买买买”。英国细胞生物学家保罗•纳斯在获奖后,决定买一台高档摩托车。经济学家弗兰科•莫迪利安尼把部分奖金用来升级他的帆船。1993年医学奖得主之一的菲利普•夏普则买了一间有百年历史的房屋,他直言,奖金实在是诺奖美好的一部分。

伤心事:有人陪跑155次终成空

相比于不能到现场领奖,一些科学家的遗憾则是一直与诺奖缺少缘分,尽管“陪跑”多年,但仍未能将其收入囊中。

作为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获得33次诺奖提名,其中32次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36年,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还提名弗洛伊德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罗兰在提名信中写道:“我知道,乍一看,精神分析学家更适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他(弗洛伊德)的伟大作品,在过去30年间深深影响了文学界。”

虽然弗洛伊德一生“抱憾”未收获诺奖,但与法国生物学家加斯顿•雷蒙相比,他还不算最“受伤”。

1930年至1953年期间,雷蒙曾获155次诺贝尔奖提名。他在20世纪20年代研制了一种预防白喉的疫苗,当时白喉是导致人们死亡的主要原因。

时间表:2022奖项将花落谁家?

据诺贝尔奖委员会官网消息,2022年诺贝尔奖评选结果公布时间如下:生理学或医学奖:10月3日,瑞典当地时间11时30分,北京时间17时30分;

物理学奖:10月4日,瑞典当地时间11时45分,北京时间17时45分;

化学奖:10月5日,瑞典当地时间11时45分,北京时间17时45分;

文学奖:10月6日,瑞典当地时间13时,北京时间19时,诺贝尔文学奖;

和平奖:10月7日,瑞典当地时间11时,北京时间17时;

经济学奖:10月10日,瑞典当地时间11时45分,北京时间17时45分。

(原标题《诺贝尔奖今起陆续公布!谁是大热门?》)

见习编辑 陈桥魁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郑蔚珩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