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17日在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后将继续深化互联网法院建设,积极推动前沿科技在互联网法院先行先试,使互联网法院成为新技术、新机制的“孵化器”和“试验田”。
发布会现场。
6月17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互联网司法发展情况,发布《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和《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选编(十一)》,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李广宇主持。发布会现场,香港经济导报记者提问:请问《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颁布后,互联网司法的下一步发展有哪些规划和举措?
李少平对此回应称,《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互联网司法发展进入了新阶段。站在更高起点,我们将着力推动互联网司法实现新跨越。未来,我们将积极推动互联网法院的工作重心从机制探索、平台建设向确立规则、完善制度等方面拓展提升,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法院设置模式,优化案件管辖范围,聚焦审理具有规则确立意义的互联网案件,发挥其在网络空间治理领域的“头雁效应”,推动网络治理法治框架更加成熟完善。
加快推进人民法院信息化4.0版建设
李少平指出,“十四五”时期,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互联网司法建设步入关键时期、迎来全新机遇。
他亦表示,最高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加强谋划、科学布局,加快推进人民法院信息化4.0版建设,拓展前沿科技的司法应用场景,大力完善各类平台系统,增强平台功能集成度,提升数据信息交互度、保障司法运行安全度,为人民群众提供智能化、一体化、协同化和自主化的智慧法院服务,为法官“寻找事实,寻找法律”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推动形成以数字化为基础、以网络化为载体、以智能化为支撑的“智慧司法”体系。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
完善互联网司法建设配套举措
李少平进一步表示,互联网司法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加强改革的系统集成。下一步将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配套。
第一,健全互联网审判制约监督机制,依托信息技术进行智能化监管,实现对审判工作的监督管理全线贯通、全程留痕、动态可视。
第二,完善互联网司法配套制度规则,研究制定在线调解规则,出台诉讼平台管理和在线诉讼技术标准等配套规则,进一步完善技术应用规则,保障技术安全、确保平台中立。
第三,加强互联网司法人才培养,健全科技人才和法律人才融合培养机制,全面提升审判业务能力、科技应用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互联网司法人才队伍,为互联网司法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李广宇
去年至今全国在线立案占全部立案数28.3%
在发布会上,李少平还介绍,自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全国法院在线立案1219.7万件,在线立案占全部立案数的28.3%;在线调解总次数651.3万次、诉前成功调解案件614.29万件。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邢宝华现场提问
(原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答香港经济导报:积极推动前沿科技在互联网法院先行先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