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奖”和“非小说”奖获奖图书。
台北书展基金会2日公布台北国际书展大奖,“小说奖”由胡晴舫、陈淑瑶及已故作家李维菁获得,“非小说奖”得主为任依岛、陈怡如、蔡庆桦。
“小说奖”3位得主全为女性
书展大奖评审团表示,“小说奖”得主皆浸淫在小说领域多年,且清一色全为女性。在小说创作凋零、读者快速萎缩的当下,她们的创作着实有让读者重拾阅读的感动。
评审团说,胡晴舫的《群岛》搜集大量当代现实事件,意图整理并思索网络时代台湾人的状态。胡晴舫最擅长的,是创造出一种跨界的飘浮感。还加上世代差异的观察,从叙事到结构到表现手法,都试图与台湾现实对话,属新形态现实主义作品。
陈淑瑶的《云山》场景设在台北郊山下的一座公寓大厦,大龄未嫁的女主角吉永和她使用轮椅代步的老母,还有围绕两人的次要角色,以及与她们朝夕相对,互通生息的那座山。评审团认为,陈淑瑶有一颗亮晶晶的心,内建人情世故的晶体,既温暖又通透,“以情悟道”的传统尽在其中。
创作出《我是许凉凉》、《老派约会之必要》的李维菁,其遗作《人鱼纪》深受评审青睐,也历经5年构思创作。全书以“人鱼”为比喻,写出面对束缚与解放时,对未来的深沉思考,藉由学舞、寻找舞伴的挫折,从社会映照在女人身上的倒影写出一个时代。
“非小说奖”折射社会现实
“非小说奖”则由任依岛《屋檐下的交会》、陈怡如《泥地渍虹》、蔡庆桦《莱茵河畔思索德国》获得。
其中,任依岛的《屋檐下的交会》描写精神失序者的生存状态。反映此类社会现实的作品多从患者、医者或家属等角度着手,鲜少从小区关怀访视员的角度描述。评审团认为,《屋檐下的交会》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任依岛本身就是资深的小区关怀访视员,他以个人经历及人文临床取向为方法,透过诚恳平实的书写,让人更贴近精神失序者所在的“受苦现场”。
“儿童及青少年奖” 则考虑不同类型图书及不同年龄读者的需求,首奖给了漫画家黄一峯、 张友渔/林一先、以及展现儿童文学新高度的安石榴。
其中,安石榴作品《那天,你抱着一只大鹅回家》是一本原创性极高的童话集。评审团认为,故事融合中西方古典童话、神话、民间故事的元素,透过安石榴丰富的想象力与高明文学技法,转化出新奇的内涵与宽广的格局。有些内容表面看似怪异荒诞,其实蕴含对人性与生活敏锐的感触与深刻的情感。
“编辑奖”得主朱亚君:
把冷门议题做成社会热点
今年台北国际书展大奖“编辑奖”由宝瓶文化总编辑朱亚君获得,编辑图书有《你好,我是接体员》《人际剥削》《他们都说你应该》《比句点更悲伤》等。评审团认为,朱亚君擅于挖掘深层社会与人性议题,凭借对戏剧性故事的敏锐掌握,为业内极其珍贵的编辑典范。她把冷门议题做成社会热点,让作品成为畅销IP,卖出戏剧改编等授权,展现出版产业作为故事产业火车头的价值。
评审团表示,朱亚君一向以培养、挖掘本土作者见长,宝瓶的作者也能以亲近台湾社会的庶民语言,传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议题,以达到满足好奇、启蒙知识、激发关怀的文化作用。
2020台北国际书展大奖分为小说奖、非小说奖、儿童及青少年奖、编辑奖。本年度共有小说奖78件、非小说奖293 件、儿童及青少年奖198件报名,编辑奖有55组报名角逐,经过两阶段评选出各10本入围书籍、5组编辑后,决审再选出各类首奖得主各3名及编辑奖首奖1名。
编辑 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