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市场监管局: 创新举措实行公平统一的市场监管制度

读特记者 何泳
2019-12-24 20:09
摘要

深圳市正推进“守信畅行失信难行”大格局,进一步信用监管和“互联网+监管”改革,并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在最新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下简称《意见》)中,提到要实施公平统一的市场监管制度,还指出要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这在具体落实相关意见的政府部门市市场监管局中引起了强烈反响。目前,深圳市正推进“守信畅行失信难行”大格局,进一步信用监管和“互联网+监管”改革,并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推进“守信畅行失信难行”大格局

《意见》的第四条指出,实施公平统一的市场监管制度。进一步规范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纳入标准和程序,建立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和异议制度,规范信用核查和联合惩戒。加强优化营商环境涉及的法规规章备案审查。深入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行信用监管和“互联网+监管”改革。

读特记者走访市场监管局了解到,作为国内较早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城市,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自2001年开始即全面启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圳信用网历经17年建设,起步早基础好,助力深圳市成功建成全国领先的社会征信体系:率先出台政府信用规章,率先建成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并上线信用网站“深圳信用网”,从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深圳信用网的总查询量为近1.2亿次,总访问量近1.9亿次;率先在政府层面成立信用机构,率先构建信用信息应用体系。

在规范信用核查和联合惩戒方面,据深圳市公共信用中心主任曹威表示,目前,我市正推进“守信畅行失信难行”大格局。实施信用联合奖戒,将红黑名单和奖惩规则自动嵌入各政府部门的审批、监管、服务等业务工作流程。目前在全市首批83项重点事项中试点应用,共对列入红名单的企业实施了737次试点激励事项。在人才引进“秒批”等加快审批举措中,自动拦截失信主体。累计对“老赖”限制任职登记1.3万次,对经营异常名录商事主体限制登记或备案25.5万次,对严重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限制登记或备案29万次。“这些举措,进一步改善我市企业,包括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曹威如是说。

据悉,我市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机制。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完善信用门户网站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机制的要求,遵循“谁认定谁负责”原则,积极做好信用修复工作,扶持深圳企业健康发展。截至12月24日,完成“深圳信用网”信用修复394单,完成“信用中国”信用修复1127单。

今后,我市将进一步信用监管和“互联网+监管”改革正在推进中。据悉,目前正在深化“大数据+信用”研究应用,企信惠成为消费者查商家信用的“神器”;企业信用画像试点应用于全市企业年报抽查中;文明诚信积分,发放“信用红利”,共建信用社会。另外,我市正在打造“信用+”生态圈,构建市区信用体系联建联用新机制,目前前海、宝安、龙岗、坪山、盐田等区均已建立区级信用信息系统,南山、龙华、光明亦在积极筹建;与此同时,推进数据共建共享,构建“信用+”生态圈,如积极推进信用数据开放应用,向银行金融机构开放数据,与招商银行合作推进“深信贷”,支持我市信易贷平台上线,对接市金融监管局双创服平台等,为我市企业包括民营企业护航。

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

《意见》的第五条指出,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坚持存量清理和增量审查并重,持续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加快清理与企业性质挂钩的行业准入、资质标准、产业补贴等规定和做法等。昨天, 记者走访设置在市市场监管局的深圳市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办公室,了解到我市公平竞争审查全面完成机制建设,正重点着力优化公平竞争环境。

公平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也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公平竞争的条件下,资源才能得到最优化的配置,各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如何让我市经济包括民营经济在公平竞争的机制下发展?深圳市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办公室陈慧文调研员表示,目前,市区两级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覆盖,全面推进和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审查工作全面纳入法治政府考评机制。我市组织市各部门、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优化内部审查机制,严格履行审查程序,切实提高审查质量。积极督促各单位按照“谁起草,谁审查”的原则,严格对照审查标准,严格按规定开展公平竞争自查,防止出现排除、限制竞争的情况。今年以来,全市共审查市政府文件6份,市政府所属部门文件115份,区政府(新区管委会)文件92份,区政府所属部门文件51份。经过审查,整改完善,确保新出台的政策措施遵循市场优先、公平竞争的原则。

另据了解,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后,市市场监管局以问题为导向,狠抓办案,严厉打击市场混淆、虚假宣传、侵犯商业秘密等不正当竞争违法违规行为。例如:在我市一家民营科技公司潜伏了5年多的“内鬼”,轻而易举探囊取物,窃取老东家的商业秘密另起炉灶。这家科技公司的商业秘密受到严重侵犯,大量客户流失。在这危急关头,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在短短四个多月内,打败了取证难、认定难等“拦路虎”,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罚款10万元,并促成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

编辑 黄泽霖

(作者:读特记者 何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