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际会前海湾,正是潮起浪涌时。无数人的梦想和拼搏将南海小渔村筑成了国际大都市。海纳百川,敢为人先。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这四十年风雨兼程,深圳一直与自己赛跑,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更是如此。
蜕变:法治政府建设从1.0到2.0
在新的时代发展中,深圳不断自我加压,按照中央依法治国办对法治政府示范创建的方向性要求,打造法治政府建设的"新深圳标准",实现法治政府建设新突破。
深圳市不断完善修订重大行政决策机制,保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同时通过多次举办领导干部专题学法讲座等方式,持续加强政府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从今年11月开始,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开展"双月学法"活动,市领导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在常务会议上集中学习重要法律法规,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意识和依法执政能力。
除了上课学法,市委市政府还自觉接受做好自我监督和接受外部监督工作,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2018年,市政府部门主动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工作60余次,向市政协通报工作50余次,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调研工作100余次。
2015年至2018年,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从82人次增加到296人次,尊重司法权威的意识及维护司法权威的自觉性显著加强。行政诉讼败诉率逐年下降到2018年的4.7%。2019年,市政府领导亲自出庭应诉市政府作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升。
深圳还在全市范围内推行法律专务制度,并进一步加强政府法律顾问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目前市政府法制机构有法律专务38名,市政府各部门有专职法律顾问352名、外聘法律顾问304名,各区有专职法律顾问69名、外聘法律顾问117名。2019年市政府法律顾问参与了福田区香蜜湖中区和北区开发建设、世纪晶源案等市政府重大决策项目共315件。"法律头脑"深入参与政府事务,有效防范政府法律风险。
赋能:法治是深圳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深圳四十年的快速发展密码可归结为四个字:创新、法治。"深圳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蒋溪林说,创新创业和法治化营商环境是深圳的核心竞争力。2017年1月,深圳市委六届五次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示范城市的战略目标,明确要把法治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来抓,营造更优的城市法治环境,培育更强的社会法治观念,增创城市未来竞争新优势。
2019年5月召开的深圳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以立法引领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以法治推动全面扩大开放,推动法治与改革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依法依规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加快建设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先行:向"法治城市示范"目标前进
身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历史使命,建设法治城市示范是深圳的责任,更是深圳长远发展的命脉所在。
时不我待。据深圳市司法局介绍,下一步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一是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制度,发挥"关键少数"带头学法守法的示范作用。二是完善公众民主参与立法机制,提升政府制度建设的质量。三是解决政府在经济社会管理中的越位、缺位、错位问题,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四是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提高决策质量和公信力。五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和机制改革,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六是推动政府信息互联共享、依法公开,打造阳光、便民政府。七是健全和完善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有效机制,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
同时,为提高对深圳市法治政府建设整体情况的掌握,有针对性地对法治政府建设的短板和弱项加以改进提升,深圳市正在建设全国首个法治政府信息平台,覆盖政府立法、行政执法、执法监督、行政复议、行政应诉、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法治政府考核、法律顾问等领域相关工作,为各行政机关提供依法行政信息支持,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便捷优质的信息服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全国首次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的新起点上,深圳正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向"法治城市示范"的目标扬帆前进!
编辑 周其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