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瑞典客人,让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一年时间,在香港和深圳两地见了三次?
这就是集临床和科研于一体的世界一流水平医学院——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的客人。
10日上午,马兴瑞在深圳会见了来访的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副院长玛利亚·玛苏希教授一行。这是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客人一行的首次深圳之行,也是马兴瑞和他们的第三次会面。
第一次握手是2015年8月24日,地点在香港。
彼时,马兴瑞率队到香港学习考察期间,和香港特首梁振英一道,与访港的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时任院长安德斯·哈姆斯滕在礼宾府会面,三方就创新及科技发展交换了意见和经验。
第二次握手是今年的国庆假期,地点还是香港。
7日上午,马兴瑞应香港特首梁振英邀请,赴香港科技园出席刘鸣炜复修医学中心开幕仪式。刘鸣炜复修医学中心由香港商人刘鸣炜捐款成立,为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首次在瑞典以外建立的研究基地。该中心开幕后,将迎来世界各地的研究员在此进行复修医学领域研究。
这也是卡罗琳斯卡医学院首个海外研究中心,其首要任务是推动复修医学范畴的科研,以达到复修受损或坏死细胞组织的目标。
第三次握手是今年的10月11日,地点在深圳市委贵宾厅。
双方在会见中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马兴瑞对客人一行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他说,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深圳在资金技术、创新创造、产业化水平、市场化能力、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特色和优势明显。按照城市发展目标定位,深圳当前亟需加强与世界一流医学院所的合作,希望卡罗琳斯卡医学院与深圳加强沟通和交流,积极在人才培养、医药产业化等领域展开合作,助力深圳尽快补齐医疗卫生短板,加快建成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深圳将在人才引进、住房保障等方面营造更好环境,全力支持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在深发展。
玛利亚·玛苏希表示,虽然第一次来到深圳,但这座城市优美的环境、创新活力的氛围、城市建设的奇迹令人印象深刻。她说,深圳经验值得瑞典学习借鉴。双方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未来合作空间十分广阔。作为世界知名的医学院,我们在深考察期间将与深圳相关方面深入接触,积极寻求双方在生命科学、生物科技、人才教育和人员交流等方面的交流,把双方的合作,一步一步向前务实推进,以开放、合作推动两地医学事业实现新发展。
当天随行的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客人还有:医学院干细胞研究与再生医学学院前院长厄尔本·蓝达尔、医学院微生物与肿瘤细胞生物学学院教授英格玛·艾玛伯格、刘鸣炜复修医学中心首席科学家罗纳德·李、国际关系及学院办公室负责人乌尔丽卡·韦德格林、医学院创新办公室高级经理托尔·瑞格博格、医学院对华国际事务协调人卡特琳娜·德莱肯伯格。
事实上,这也算是本届党委政府与该医学院的第四次接触。就在今年9月份,副市长艾学峰曾率队访问了该医学院,与代理院长达尔曼·赖特、副院长玛利亚·玛苏希就加强生命科学、生物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行了座谈。
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建立于1810年,是欧洲最大的医科大学,世界顶尖医学院之一,专长干细胞等再生医学技术的研究,负责评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誉为"诺贝尔医学奖的摇篮"。
该医学院目前有1300名高级研究员和教员,300名客座教授,5500名本科生,2500名研究生,每年在世界顶级医疗刊物上发表论文超过4000篇,在干细胞、神经细胞、流行病学与肿瘤研究等领域走在了国际前沿。
目前,该医学院已与中山大学开展肿瘤方面的合作研究,将与北京大学进行免疫方面的研究合作。
玛利亚·玛苏希女士于2015年4月被任命为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副院长,任期3年,分管学院国际事务,瑞典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委会及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成员。她主要负责推动、发展和协调医学院的国际交往,倡议实施国际战略,强化全球网络,以更好地开展校际活动、国际研究和教育等领域的合作。
编辑 白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