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资料如何收集、整理?文化艺术档案如何归类、管理、调用?文化艺术社团如何准备等级评估?近日,罗湖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委托深圳市群众文化学会,为辖区10个街道、115个社区的公共文化从业人员以及辖区的文化艺术类社团骨干,定制了系列业务培训课程,通过资深公共文化专家的“干货分享”,带领基层文化艺术骨干和社团人才练好内功。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广东省、深圳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区级和街道、社区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每年分别要参加脱产培训15天和集中培训5天以上。
为了方便街道、社区文化艺术骨干参与,也为了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高基层文化单位和文化社团的管理水平,2019年,罗湖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委托深圳市群众文化学会,为各街道、社区量身定制了为期12天的罗湖区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业务培训系列课程。
课程邀请了资深公共文化专家、深圳市群众文化学会会长杨素贤,群众文化研究馆员、档案专业馆员、资深公共文化专家方荣良,通过集中讲座、基层辅导的形式,带来《公共文化资料收集》《文化社会组织建设》《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等内容的知识分享。
两位专家理论结合实际地讲解了公共文化资料收集、文化艺术档案管理、文化类社会组织内部管理和发展等方面的关键内容,为罗湖区各街道和社区文化干部,以及辖区的文化类社会组织,送上了公共文化活服务“干货”课程。
东湖、南湖、笋岗等多个街道主管文化的领导全程听课。现场听课的文化干部、社团骨干还纷纷现场提问、互动,拿出自己日常业务开展中的疑问求解。还有不少人还加了专家微信,希望后续继续进行业务咨询。
来自翠竹街道的罗湖区百仕达枫叶艺术团团长张淬勉说:“这次培训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是我们社会组织规范建设的启蒙和提升、完善的转折点。”她说,她们社区有4个文化类社会组织,其中,罗湖百仕达社区老年协会成立已经20周年,百仕达枫叶艺术团成立也5年了。“我们在社区活动十七八年,承办了罗雪儿点单等政府项目,也是罗湖的标杆性老年团队。我们原本以为小有名气,已经做得很不错了。结果听了课才知道,社团除了留存各种活动照片,做好民政部门的财务年审外,还要按照规范成立理事会,设监事;做好基础建设,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档案的建设,还可以申请等级评估,争取3A、4A等级别,为社团建立档案,让社团发展历史有迹可循。而且,以往我们局限在罗湖区,听了杨会长的课,也让我们对全市几个区的发展现状有了了解,也对我们自己有了更明晰的定位,知道向哪些社团去学习,我们整个视野都打开了。接下来,我们希望再举行一些这样的课程,我要带着我们的法人、文秘等业务人员都去好好听听。”
课程内容兼顾理论和实践操作,深入街道、社区,紧密结合实际公共文化服务业务开展,一系列针对公共文化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讲解,为罗湖区公共文化干部开阔了思路,也整体提升了罗湖区公共文化服务效率和水平。
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