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市基层“扫黄打非”工作推进会在龙岗区坪地街道召开。会前,有关领导嘉宾及参会人员实地参观了坪地街道首创的“扫黄打非”体验馆。会上,该街道同样作为代表就基层“扫黄打非”工作进行了总结分享。
如此重要的会议为何选址坪地?据了解,近年来,坪地街道在龙岗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扫黄打非”工作已形成了“五个一”宣传矩阵、“三个联”运行机制、“一支群众工作队”的格局,确保了“扫黄打非”声音进到了基层、职责进到了基层、成效进到了基层,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尚,其工作经验值得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宣传推广。
坪地街道首创“扫黄打非”体验馆。
探索新路径,“五个一”矩阵让宣传润物无声
基层群众对“扫黄打非”知晓率低、认知存在误区……怎样让“扫黄打非”工作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坪地街道创新“五个一”宣传教育的新路径,用信息技术手段,变传统的平面被动式宣传为主动式的体验互动。
创作“一部快闪”唱响“扫黄打非”最强音,是坪地街道“五个一”的重要内容。该街道原创歌曲《共撑一片清朗的天》编排出动作与阵型并边说边唱边跳,让快闪进园区、进企业,与2000多名员工同表演、共互动,并登录了《学习强国》等平台,社会反响热烈。
除此之外,坪地街道创建“一个体验馆”实现与群众的深度互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把生硬的知识灌输变成生动活泼的互动体验,使群众和青少年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接受引导和教育。
制作“一张图”读懂“扫黄打非”内容。该街道把“扫黄打非”内涵准确明了地通过一张图展现出来,让居民群众可以快速理解和掌握“扫黄打非”知识点。
建立“一个‘小智宣传员’平台”覆盖各个社区,同样是坪地街道开展“扫黄打非”宣传教育的创新举措之一。该平台通过无线方式,把体验馆内的“扫黄打非”知识、政策法规等传输到每个社区,实现了馆内馆外、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
值得一提的是,街道还创作了“一个情景报告剧”开展巡回展演,并组建了“扫黄打非”文艺轻骑队,深入企业、社区和学校进行宣传展演活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效果。
建立新机制,“三个联”工作法提升管理水平
“扫黄打非”任务重,责任大,怎样让工作落到实处见成效?
坪地街道从实际出发,探索了“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基层平安联创”的“三个联”工作机制,以问题为导向,科学整合资源,坚持“扫黄打非”与社会治安治理网格化管理同步、与文明创建并举,形成了“扫黄打非”工作强大合力。
一方面,街道下沉“扫黄打非”工作专干到社区,与网格员、巡查员连成一体、打成一片,开展高密度、高频次巡查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请示、及时妥善处置。
另一方面,实行网格化精细管理,把涉及“扫黄打非”工作的单位、机构、企业、场所、人员等纳入网格,形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联合开展检查执法工作。据悉,今年以来,共开展25次集中行动与专项治理,最大限度发挥了工作效力。
馆内的“扫黄打非”AI互动微课室。
同时,街道密切将整治工作与文明创建、平安创建、综合治理相结合,针对文化活动场所,既巡查其是否存在印刷、销售非法出版物等情况,又查看经营户的营业执照、相关台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制度落实情况等,巩固提升阵地建设和管理水平。
群众齐参与,“一支群众工作队”成亮丽风景
前不久,坪地街道上有这么一群女同志在挨家挨户发放关于“扫黄打非”的宣传单,宣导有关政策知识,这就是由该街道90名阳光妈妈组成的“扫黄打非”妈妈团。
据悉,坪地街道确立了“教育一个家长,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文明整个社会”的思路,联合工青妇群团组织,组建了“扫黄打非”妈妈团,她们既是监督员、信息员,又是联络员、宣传员,与社工一起定期开展“绿色阅读、文明上网”“护苗行动”等亲子活动,与社区、学校、课堂教育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实现共建共育共享。
目前,坪地街道已组建了350多人的“扫黄打非”群众工作队,成为街道“扫黄打非”工作一道清新亮丽的风景线。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否。群众的参与,既是动力,也是压力;既是尺子,也是鞭策。下一步,坪地街道将不断严密监管体系、持续创新宣传思路、源源汇聚群众力量,确保“扫黄打非”工作保持强大的生命力,不断推动基层“扫黄打非”工作迈上新台阶。
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