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生猪存栏下降基本见底,猪肉价格降幅超20%

农业农村部网站、央广网
2019-12-03 16:22
摘要

专家认为,猪肉价格下降有多重原因,但目前并不能说行业已经进入新一轮下行通道。

农业农村部网站12月3日消息,近日,就当前恢复生猪生产和非洲猪瘟分区防控相关问题,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接受了记者采访。

生猪存栏下降基本见底,猪肉价格降幅超过20%

杨振海介绍,当前,在各项扶持生猪生产政策的推动和市场拉动下,养猪户补栏增养的积极性显著提升,生猪生产呈现明显恢复势头。从10月份的监测数据看,生猪生产的重要指标都出现了积极变化。一是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首次止降回升。10月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0.6%,这是19个月以来的首次增长,意味着生猪基础产能已经开始恢复。二是规模养猪场生产恢复快。从已经上报的情况看,全国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已连续三个月环比增长。三是生猪生产恢复面不断扩大。东北、西北和黄淮海地区生猪恢复比较快,黑龙江、陕西、河南、吉林、山东、安徽等12个省份生猪存栏止降回升。西南、华南地区产能下滑也趋缓。总的看,能繁母猪存栏回升,生猪存栏下降也基本见底。虽然11月份数据还没有完全采集上来,但按这个趋势,11月份的生产形势应该会更好。

杨振海指出,生猪生产是供给的基础,生产持续恢复,意味着未来供给将增加;今年以来进口也持续增加,前三季度进口增长43.6%,第四季度进口力度还在加大;前段时间养大猪多,出栏4头大猪相当于原先5头猪的产肉量,即使出栏量不增加,客观上也会增加猪肉产量;第四季度,各地通过进口、商业库存转储等方式增加冻猪肉储备,储备量也比较充足,加之6月份以来,屠宰企业、冷链物流企业和批发商库存较多,也会在消费旺季逐步增加市场投放量。再加上禽肉、牛羊肉等替代品生产都在增加,现在看市场总供给的预期较好,不支持猪价持续走高。

从供给看价格,进入11月以来,涨价预期也在降温。据农业农村部对200个批发市场监测调度,全国猪肉价格连续4周回落,降幅超过20%。12月1日猪肉价格为每公斤41.48元,比11月1日价格高峰的每公斤52.40元下降10.92元,降幅达20.84%。

中南区试点实施活猪调运有关措施不会成为额外涨价因素

根据非洲猪瘟防控需要,自今年初以来,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和海南等中南六省(区)开展了分区防控试点工作,重点是变革传统生猪调运方式,推进“调猪”向“运肉”转变。对此,杨振海表示,开展分区防控,对于动物疫病防控意义重大。从国内非洲猪瘟防控实际情况看,在已查明疫源的155起家猪疫情中,由生猪及其产品调运以及相关的人员与车辆带毒传播引发疫情100起,约占64.5%。从国际上看,对动物疫病实行区域化管理是国际通行做法和疫病防控最基本的经验,特别是成功根除非洲猪瘟疫情的国家,绝大部分都实行了分区防控。因此,在我国实施分区防控、加强调运监管是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必然选择,也是保护生猪生产的客观要求。

近日,中南六省(区)防控应急指挥部联合发布《关于中南区试点实施活猪调运有关措施的通知》,明确自今年11月30日起,中南六省(区)开始试行通过“点对点”从区域外调入肥猪。杨振海认为,这是实施分区防控的关键措施,是构建中南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和区域管控格局的关键一招,有利于降低动物疫病跨区域传播风险,对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意义重大。

实施活猪调运有关措施,会不会造成中南六省(区)猪肉价格上涨?对此,杨振海特别强调,分区防控不是搞区域产销封锁,而是服务于动物疫病防控。此次中南六省(区)防控应急指挥部发布《通知》,并不是说区域外的生猪一律不得调入。第一,对种猪、仔猪不得采取限制性调运措施,经检验合格的种猪、仔猪可随时调入中南区。第二,对于猪肉及猪肉产品,只要检疫合格,都可以调入中南区,没有其他任何限制。第三,在2020年11月30日前,符合中南区跨大区“点对点”调运备案条件的生猪仍可调入中南区。应该说,上述措施充分考虑了行业转型升级政策方向和当前稳产保供实际,网上的一些“全面禁调”传言是不符合实际的。

据中南区的监测统计,11月30日以来从区域外调入的猪肉和活猪数量没有明显的变化,猪肉价格总体稳定。综合判断,在中南区试点实施活猪调运有关措施不会成为额外的涨价因素。

【读特新闻+】

多地猪肉价格下降,部分地区猪肉价格重回20元以下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最近一个月来,猪肉价格明显下降。记者调查了解到,不少地方猪肉价格降幅接近两成,有的地方已经重回每斤20元以下。受此影响,鸡蛋价格也跟着往下走。专家认为,猪肉价格下降有多重原因,但目前并不能说行业已经进入新一轮下行通道。

11月生猪价格环比降幅超21% 白条猪批发价降幅更大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11月份,生猪价格从每公斤40.87元下降到31.98元,降了9元多,环比降幅超过21%。很多人想知道,猪肉价格是不是也跟着降了。北京新发地市场统计部经理刘通告诉记者,从白条猪来看,批发价降幅比生猪还要大一些。刘通说:“11月份的时候是连续下降,白条猪批发的平均价钱月末比月初下降了27%。”

进入12月,受东北降雪影响,北方生猪运输减少,价格有所上涨。但南方地区猪肉价格总体保持稳中有降态势。武汉市场猪五花肉、后腿肉、前夹肉等都降到了每斤26元左右,最近一个月降幅超过10%。在南京市场,白条肉、五花肉等降幅都接近20%。而在合肥某大型连锁超市,部分品类猪肉价格已经降到每斤20元以下。有超市客服表示:“去皮夹心肉你知道吗?19块8一斤,现在我们做活动。带皮前蹄髈23块8。还有22块8的,是肥瘦相间的肉,但是没有皮。”

受猪肉价格下降带动,鸡肉、鸡蛋等价格也开始下降。在南京某农贸市场,鸡蛋价格比11月初降了两成。

农贸市场工作人员:价格每天在动,比11月初下来大概1块钱左右。

记者:1斤下来1块钱是吧?那也是挺大一个比例了,大概得有20%了。

农贸市场工作人员:对。

猪价上涨预期降温 养猪场增加生猪供应

业内人士和专家分析,猪肉价格下降有很多原因。一方面,不少屠宰场在猪价低迷时超量收购生猪,这些冻猪肉最近集中出库,有效缓解了猪肉供应偏紧局面。另一方面,刘通说,猪价上涨预期降温也缩短了压栏时间,增加了生猪供应。刘通说:“当时有些数据显示毛猪供应非常短缺,所以养猪场对后期价格有较高的预期。但是由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预期有所降温,养猪场压栏的时间在缩短,出栏量就开始增加了。”

另外,海关总署信息也显示,我国猪肉准许进口国名单持续增加。9家意大利猪肉企业的产品已经于8月20日开始入华。阿根廷也和我国签署了协议,从10月份开始向我国出口猪肉。

专家:猪周期尚未发生根本性逆转

对于猪价后续走势,从产能来看,全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已经止降回升,这是否意味着猪周期发生逆转,进入新一轮下行通道?中国农科院副研究员朱增勇认为,目前还不能做出这样的判断。朱增勇表示:“产能在年底之前将会止跌回升,但是这部分还是属于补栏增产阶段,如果要对供给产生实质性影响,就要到明年下半年。这种价格的下跌,我觉得还是一个短期的震荡,后期就是在春节和元旦来临之前,消费还有一个季节性回升,猪价还有一定上升空间。”

编辑 周宏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