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新闻人解读深圳:为中国产业转型树新坐标

记者 孙锦 文/图
2016-10-09 03:50
摘要

“深圳创造了奇迹,又在创造怎样的未来?”印度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日报《印度教徒报》资深记者阿图尔·阿内贾与南亚新闻同行于9月8日-9日实地探访深圳企业并与政府部门负责人互动交流。

正如硅谷之于美国,班加罗尔之于印度,深圳之于中国,印度新闻人对深圳的报道自然也绕不开与班加罗尔有关的话题。

“预测未来的最佳方式,就是去创造未来(The best way to predict future is to invent it),”这是印度班加罗尔世贸中心上的一句著名标语。“深圳创造了奇迹,又在创造怎样的未来?”印度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日报《印度教徒报》资深记者阿图尔·阿内贾与南亚新闻同行于9月8日-9日实地探访深圳企业并与政府部门负责人互动交流,并在其国际版显著位置于9月18日和9月29日以“深圳为中国产业升级转型树立新坐标”和“硅谷模式塑造了深圳的兴起”两篇系列报道多视角讲述了印度新闻人眼中的深圳。读特记者全程参与了印度新闻同行的深圳采访之行并与其探讨撰文思路和报道视角,颇受启迪。

1

《印度教徒报》9月18日以“深圳为中国产业升级转型树立新坐标”为题刊发系列报道之一(部分截图)

2

《印度教徒报》9月29日以“硅谷模式塑造了深圳的兴起”为题刊发系列报道之二(部分截图)

“深圳是中国新一轮工业化进程的中一个缩影,尤其是通过高端技术引领未来产业融合式发展的神奇能力令人折服,我将以此为报道的切入点,”阿内贾与记者交谈时将班加罗尔与深圳进行比较,10多年前,在很多印度IT人士中,深圳被亲切的称为“中国版班加罗尔”,但今天听到更多关于深圳的是“全球硬件界硅谷”,这一转变体现了什么?这正是阿内贾需要在深圳采访中试图找寻的答案。

“自1978年启动改革进程,中国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工厂,而深圳正是那段历史的标志,如今,一系列实验和从海外吸纳的新想法令深圳得以形成引领中国工业转型的生态系统,并向高精尖经济体转型,”阿内贾在文中这样写道。

“作为印度IT产业中心,班加罗尔是承接全球软件外包业务最多的城市。在印度,对有梦想的年轻人来说,班加罗尔就是离梦想最近的地方。”阿内贾告诉记者,两座城市在这一点上极为相似,对年轻人富有吸引力,但在深圳,他看到了更多充满创新创业精神的年轻人,这是深圳领先于班加罗尔最具竞争力的优势。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印度新闻人对深圳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的成功范式最为关注,在大疆与创维的实地采访为阿内贾提供了众多灵感和生动素材,在他看来,创新与制造的融合催生了深圳高端智造的繁荣发展,他在文中描述道:身处深圳商务区当中的全球无人机巨头“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恰好体现了这座城市推动中国产业向高端转型的精神和信心:2006年才起步,十年来的崛起速度如此之快。

544722474016993574

249830843552438042

南亚新闻媒体代表团在大疆创新实地采访。

“深圳致力于成为高端产业的世界领跑者从而引领未来产业新标准,”这是阿内贾采访深圳企业后最直观感受,而这一点在与深圳部分政府官员的交流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他在文中引用了深圳市外办副主任姚伟志一段有关深圳的介绍:“我们正在向未来工业发展,比如将生物技术和高科技结合起来,航空便是其中之一。关键是融合,如果把生物工程和高科技以及大数据相结合,整个生态系统将发生改变,创造出巨大的价值和机遇。”

读特新闻+

《参考消息》对《印度教徒报》两篇新闻的编译报道 

印媒:深圳成“中国制造”高端转型标杆 

核心提示:深圳的志向是推动中国从中低端制造业大国升级成为能够大批量生产高端产品的经济强国。 

参考消息网9月19日报道 印媒称,中国1978年启动改革进程后,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工厂,而深圳也成了那段历史的标志。时至今日,这座城市再次成为中国新一轮工业化进程的标杆——这次的目标是与高端增长结合起来。 

据《印度教徒报》网站9月18日报道,深圳的志向是推动中国从中低端制造业大国升级成为能够大批量生产高端产品的经济强国。身处深圳商务区当中的全球无人机巨头“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恰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座城市的精神面貌和信心。 

大疆创新公关总监王帆说:“我们2006年才起步,但十年来的崛起速度确实非常快。” 

大疆的一些新机型能够携带沉重的专业摄影器材,深受电影制作人欢迎,因为这些人原本必须花大价钱用直升机航拍。还有一些机型能够低空喷洒农药,工作效率是人工喷药的数倍。 

深圳市政府官员姚伟志(音)说:“我们正在向未来工业发展,比如把生物技术和高科技结合起来。重要的是我们不会分别发展生物技术和高科技。关键是要融合。如果把生物工程和高科技融为一体,再与大数据相结合,整个大环境将发生改变,创造出巨大的价值和机遇。” 

深圳想要成为一些高端产业的世界领跑者。这份雄心之大,令人惊讶。姚伟志说:“在美国,信息技术中心主要集中在旧金山湾区等地,生物技术集中地区更靠近波士顿等地。但在深圳,这两大领域都是我们的强项。所以我们想要发展出更庞大的模式,发展出更庞大的产业。” 

与中国其他一些充满活力的经济中心一样,深圳能够实现“奇迹”,同样少不了政府的创造性支持。从2005年到2013年,中国投入的研发资金大幅增加,达到1910亿美元。政府的相关计划促使大批中国科学家回流国内。中国因此有了迅速吸收高端技术的神奇能力,这就为开展前沿研究奠定了基础。 

深圳下一步工业发展将配合“中国版的工业4.0”模式和“十三五”规划。受到“工业4.0”模式(最早由德国提出)的启发,中国决定聚焦顶尖产业,加速推动这些产业的下一阶段发展。高端信息技术(含物联网)、机器人技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装备、新能源汽车和新材料都位列其中。 

一位深圳市官员告诉记者,当地政府“非常重视绿色发展和节能工作”,比如非常重视电动汽车产业。他强调说:“深圳已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新能源汽车。”这位官员提到了总部设在深圳的比亚迪公司。比亚迪去年在中国国内售出了数万辆电动汽车。2015年,中国市场电动汽车销量达到18.8万辆,远远超过美国的11.6万辆。 

 



外媒称深圳向高精尖经济体转型:成中国转型现成模式 

核心提示:深圳市外办副主任姚伟志说:“我们正在向未来产业转型——实例包括生物科技和高科技相结合。航空便是其中一部分。”

 参考消息网10月2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深圳民众现在显然已十分适应该市向高精尖经济体转型,其中航空是主要产业之一。 

据《印度教徒报》网站9月29日报道,深圳市外办副主任姚伟志说:“我们正在向未来产业转型——实例包括生物科技和高科技相结合。航空便是其中一部分。” 

深圳聚焦工业化新浪潮是由德国首倡的工业4.0模式引领的。在中国,这种模式包括强调发展10类重要尖端产业。

 这些产业涵盖信息技术(包括物联网、机器人、生物医药、太空和航空),新能源汽车和新材料。

 新生态系统

 报道称,自1979年以来的一系列实验和吸纳新想法催生了使深圳得以引领中国工业转型的生态系统。

 姚伟志回忆说:“我记得在1991年,我曾参加由深圳市长任团长的代表团出访美国。我们曾用一天时间拜访惠普公司总裁,他向我们解释整个旧金山湾地区是如何从白手起家成为高科技典范的。我们还拜会了斯坦佛大学校长以及其他专家,他们告诉了我们硅谷是如何创建的。我对此印象十分深刻。”

 访问结束后,深圳规划做出了改变。姚伟志说:“自1983年以来,深圳市大学区域有不少空地。这些土地被改为一片高科技工业园区,随后带来高科技产业的高度集中。这继而为中国创造出可与硅谷规模相匹敌的真正财富。”

 来自从白手起家的海岸城市新加坡的专家也提供了重要经验,这进一步推动了深圳崛起。此外,当地商界领袖在深圳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姚伟志说:“我曾在1994年走访华为,希望了解他们是否需要当地外办支持。当时他们只有一条二层楼组装线,雇用400人手。如今,他们共有18万员工,已经是高科技产业全球领军企业之一。”

 成功范式

 报道称,在深圳市钢筋和玻璃建筑密集的商业区,大型家用电器生产商创维集团即将飞跃到下一阶段。该集团已实现从子系统供应商到著名品牌的多元化,并已靠自身实力打入包括印度在内的国际市场。

 深圳模式的成功也带来意外影响,包括催生中国力推的“海上丝绸之路”计划。

 报道称,分析人士说,在中国推动在印度洋国家和非洲海岸沿线国家发展新海岸中心之际,深圳为该国提供了适应转型的现成模式。

 见习编辑 耿超逸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