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的道德蕴意
朱海就
2019-11-26 11:27

“价格”和“道德”是一个硬币的两面,那些不让价格发挥作用的领域或社会,不仅效率低下,也没有道德可言。限制价格的作用,不仅损害经济效率,也破坏了道德。

人们一般不会把价格与道德联系起来,认为两者是两回事,或认为价格只有经济意义,而不具有道德意义。实际上,两者是密切相关的,价格不仅是经济运行的前提,也是道德的前提,同时价格也体现道德。

是否允许个体发挥企业家才能来改善自己的境况,是衡量一个社会是不是“道德”的重要体现。换句话说,假如一个社会限制个体通过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来改善自己的境况,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这样的社会是“不道德”的,而价格正是一种使个体得以改善自己境况的一种制度。借助于价格,个体能够进行经济计算,从而决定做什么对自己更为有利。换句话说,价格是一个人得以运用他可以掌握的手段,实现他自己目标的条件。

在没有价格机制的情况下,虽然个体也可以追求自己的利益,如荒岛中的鲁滨逊,但他的利益改善很有限。假如有价格机制的作用,情况就不一样了,个体可以从他人对自己利益的追求中增进自己的利益,这种利益的增进要远大于孤立状态下他对自己利益的追求。这是因为价格把不同的行动协调在一起,实现分工合作,使得他可以广泛地利用或消费他人创造的产品和服务,在更大范围内以更低的成本追求自己的目标。他从分工体系中得到的这种利益,要远比在没有这种体系的情况下,政府通过再分配提供给他的利益要多。所以,价格实现了正和博弈,而在所有取消价格机制的社会中,比如在官僚体制中,我们看到的都是零和或负和博弈。

价格是“简化”道德评价的一种方式。比如,一个对他人贡献大的人,我们可以认为是道德更高尚的人,在市场经济中,通过价格把这种“道德高尚的程度”体现了出来。他的贡献越大,他的收入水平,也就是价格就越高。市场通过价格奖赏有道德的行为,把无数人对某个人或某种行为的道德评价简化为明晰的价格,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道德评价,这正是市场经济的一个伟大之处。

“价格”之所以体现“道德”,还在于价格是个体行动(交换)的结果,而人的每个行动又是个体价值评价的结果,而价值评价则必然包含了道德的评价,即认为做什么是合适的,做什么是不合适的。脱离道德评价的行动是没有的,这是人的行动不同于机械的行为或动物的行为的根本方面。由于价格是“包含了道德评价的行动”的凝结,因此价格也必然是道德的凝结。

就如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法律,不同的社会也有不同的道德,即在不同的社会中,人们心目中认为“什么是好或坏的,或什么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是不能接受的”标准是不同的,这种道德标准也体现在该社会的价格结构中。比如茅台酒的价格很高,除了垄断因素外,还与中国社会推崇人情有关。

这里,我们强调价格与道德评价不可分,因为价格是包含道德评价的行动的结果,假如不允许个体根据自己的道德评价采取行动,那么这时他的行动是扭曲的或根本没有行动,作为行动之结果的价格也是扭曲的。因此,假如我们意识到价格的重要性,那就要允许个体运用自己的道德评价,去做他认为“好”的事,使个体能够对自己的良知道德负责,让他内心公正的审判官发挥作用。通俗地说,这是对“良知权”的保护,它应该被视为“保护产权”的重要内容,甚至也可以说是最为根本的内容之一。

如前所述,行动必然是“包含道德判断”的结果,这意味着运用道德判断和发挥企业家才能是不可分的。假如一个社会鼓励个体发挥企业家才能,却限制个体运用自己的道德判断,那将是自相矛盾,同时也会因为扭曲价格而使市场无法有效运行。

可见,价格与道德是一体的,允许价格发挥作用就是允许道德发挥作用。我们也可以把那种鼓励价格发挥作用的社会称为“道德的”社会。相比之下,有的社会用“指标”来代替“价格”,比如计划经济。不难发现,“指标”和“价格”有着根本的不同意义。因为指标包含的是指标设计者自己的道德评价,而价格包含的是无数个体的道德评价,是无数个体运用自己的道德评价的结果。当指标取代价格时,即意味着剥夺了无数个体自己做出道德评价的权利,把无数个体对某种行为的奖赏变成指标设计者的奖赏。所以,指标必然会破坏真正的道德。可见,计划经济不仅破坏生产,同时必然也是破坏道德的。

“价格”和“道德”是一个硬币的两面,那些不让价格发挥作用的领域或社会,不仅效率低下,也没有道德可言。限制价格的作用,不仅损害经济效率,也破坏了道德。

(作者为浙江工商大学教授)

编辑  高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