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寄望深圳

​读特驻京记者 何凡
2019-11-19 07:48
摘要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是保障我们党的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有力举措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之际,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是保障我们党的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有力举措。

李君如对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深圳寄予希望,“《决定》的制定对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意义特别重大。我们过去要求深圳要在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上做贡献,现在还要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做贡献”。

通过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调动人民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

“中国除了要适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还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梦想。我们通过制度的创新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建设,更好地把我们的改革开放经验加以总结,把制度创新的成果加以巩固,更好地调动起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来实现我们的中国梦。”李君如说。

回顾历史,他介绍,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92年以后,根据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提出的“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这一要求,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治体系以及教育、科技体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十八大之后,这些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了。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次四中全会明确了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也就是我们要经过2020年、2035年、2050年这样三个发展阶段,全面实现制度现代化。李君如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确定的制度建设和治理体系建设的战略目标,是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现代化战略目标相配套相衔接的。

坚持党的领导制度和现代化治理体系相呼应

“这次《决定》通过的制度,最大的亮点就是要建立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坚持党的领导是四项基本原则里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特征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也是坚持党的领导。在坚持党的领导过程中,党的领导制度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李君如举例说,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特别是在现代企业法人治理体系建立过程中,我们在长期的探索中形成了党委书记和董事长交叉任职的制度,加强了党对企业的领导。

他表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于党来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不光要把它当成一个主题教育来做,还要把它制度化。

李君如强调,《决定》中也包括了党领导文化工作的制度,党领导新闻工作的制度,党领导理论工作制度,党领导艺术创作的制度。这些制度要更好地完善起来,这是保证文化繁荣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总结经验深入实践 将制度构想进行先行先试

今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对此,李君如表示,这次《决定》的提出对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意义特别重大。深圳在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上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在坚持和巩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上做出新贡献。

“深圳要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到的制度构想进行先行先试。《决定》提出的要求,需要深圳总结积累的成功经验,并把这些经验规范化和制度化,总结出法律法规和操作规则。对深圳来讲,无论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还是在党的建设方面,方方面面都应该拿出一整套科学有效的制度。”李君如说。

李君如对深圳寄予厚望。他表示,要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制定和提出的制度建设目标在深圳首先变为现实,首先产生效益,显示深圳巨大的治理力和无比的创新力。“深圳能够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也一定能够创造比资本主义更加优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治理体系。”李君如说。

编辑 刘彦

(作者:​读特驻京记者 何凡)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