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区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解码
王京 毛庆国 汪盛东
2019-11-18 07:56

11月16日,在湖北十堰举行的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十堰年会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命名、表彰、授牌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深圳南山区成为广东省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唯一上榜单位,成为全国首个生态环境优良且经济社会发达地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成为党的重要执政理念之一。“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被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被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和抓手,对于丰富和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体系、推动理论实践创新、增强民生福祉具有重大意义。

在十堰举行的中国生态文明论坛上,与会专家表示,南山区以最严的环境监管力度、最高的产业准入条件、最全的生态空间管控、最低的资源能源消耗,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空间格局持续优化、生态人文底蕴持续丰富、生态文明意识持续提升、产业结构持续升级、科技创新达世界一流水平,初步探索出超大城市发达中心城区“两山”转化路径,为全国类似地区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

以更严的管理机制监管力度打造美好生态环境

污水收集处理率达97%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达64.1

经济发展了,环境却恶化了。这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

南山区西部填海造地建成的妈湾电厂,是深圳唯一的燃煤电场。过去,这个高耗能、高污染的电厂,“黑雨”影响周边居民。近20年来,其持续不懈进行环保先进技术应用和管理模式创新,采取国内首个采取烟气海水脱硫工艺,首次实施低氮燃烧器改造,并率先实施码头岸电上船等措施,脱硫效果达97%以上,深度除尘效率达99.9%,年减废气约2500吨,主要污染物排放全面优于欧盟、美国标准,全球最低。

毋庸讳言,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南山区环境质量逐年下降。到21世纪初,污染状况最为严重,2004年灰霾天数达187天,全区河流水质基本为劣V。

急剧恶化的环境质量,直接影响了居民生活与营商环境,群众改善环境质量的呼声日益高涨。“民有所急、我必有应;民有所求、我必有为。”南山区委、区政府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以更严的管理机制监管力度打造美好生态环境,把改善环境质量作为提升全区竞争力、释放绿水青山福利的重要内容,以更严的管理机制监管力度打造美好生态环境探索出环境综合治理的“南山路径”。

妈湾电厂的华丽转身,是南山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例证。南山区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决定》《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大气环境质量提升计划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系统推进环境质量改善;成立区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水污染治理指挥部等机构,系统研究制定环境治理策略。

南山区分别成立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防治指挥部、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等机构,研究制订环境治理方案,合理分工各项工程任务,确保各项措施落实高效、快速推进。

经过连续多年不断实施“利剑行动”“雨季行动”等专项活动,严厉查处非法排污行为,精准打击“小散乱污”工厂;总投入约60亿元,累计完成993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污水收集处理率达97%;实施大气污染全来源治理,强化污染减排。目前,全区公交车电动化100%、工业锅炉清洁能源改造100%,大型餐饮企业安装餐饮油烟净化设施100%。

“南山蓝”成为常态。

多年来,南山区委、区政府以“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必定有我”的决心和毅力,久久为功,污染防治得到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从2000年到2018年,南山区在人口增加50万、GDP增长409%的情况下,全区大气环境质量取得重大突破。去年,灰霾天数从2004年的187天减少到20天;PM2.5年均浓度下降至25微克/立方米,率先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水平。生态环境状况指数逐年增加,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达64.1。辖区9条河流稳定达到IV类水质,西丽水库水质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

以更大的决心力度优化生态空间保护北部片区

13.96%面积划入保护红线 森林覆盖率达35.2%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区域,产业规模快速增大,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如何加强自然生态空间的保护,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目前我国城市或区域普遍面临、亟需解决的难题。

摊开南山区地图,北部塘朗山、大学城相依,西丽湖波光粼粼,大学城书声琅琅;南部大南山、小南山相偎,高科技园、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交相辉映,深圳湾畔海天一色。大沙河将南北片区有机联起。南山区作为打响改革开放“第一炮”的地方,山水相依、浑然天成。

美丽的西丽湖。

早在1984年,南山区就建成内伶仃岛—福田自然保护区,2006年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国家级示范保护区。建设华侨城湿地公园,这是全市首家国家级湿地公园,成为国际候鸟重要的中转站、栖息地,每年有数万只候鸟在此停留。

21世纪以来,南山区逐步开始探索生活、生产、生态“三生”融合发展空间,通过划定受保护地区范围,加强生态保护,在维护全区生态功能的同时,较好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高质量发展奉献“南山智慧”。

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南山区北部主要为西丽水库、铁岗水库、长岭陂水库三大水源保护区,南山区实施“三线”铁桶保护。1992年,南山区率先在全国划定水源保护区范围,明确界定西丽水库一级、二级和准级保护区域,用一道“铁线”守护全市生命源泉。2005年,南山区探索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全区共70.02平方公里土地纳入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占全区面积比重37.3%。

2016年,南山区在基本控制线的基础上,将内伶仃岛、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水源一级保护区、郊野公园等26.18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占南山区总面积的13.96%,形成了保护与发展并重的生态空间保护格局。

目前,南山区70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了严格保护,水源保护区、山体、水体等生态系统正常运转, 2018年森林覆盖率达35.2%;国家二级保护兽类猕猴恢复至900多只,中华白海豚重现蛇口海域。

今年9月,西丽湖水源保护区37栋违建别墅完全拆除。这标志着西丽湖水源保护区所有历史遗留问题全部得到解决。

近几年,南山区坚持让保护更严格、让发展更充分的理念,开展西丽湖水源保护区288宗历史遗留建筑拆除;实施国内最高的30mm截流标准,升级库区初期雨水和污水截排系统,建设燕清溪和丽水河;在全国率先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征地地块的土壤环境状况调查,实现 “净地移交”;每年出动巡查人员3000余人次,巡查路径长度累计超过10万公里; 开展北部片区消隐患、优环境百日攻坚行动,消除违建、安全隐患160余处, 清拆违法建(构)筑物、乱搭建物33万多平方米,有力推进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重大发展战略落地。

今年1月召开的南山区七届三次党代会上,区委书记王强提出,南山区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高标准规划西丽湖国际科教城,高起点建设深圳湾CBD,高水平打造西丽高铁新城,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先行示范。

以更优的生态环境产品提升民生福利生态价值

每万名常住人口有一个公园 人才总量达68万人

今年11月6日,全长约13.7公里的大沙河生态长廊全线贯通、正式开放,形成一条串联深圳大学城、深圳高新区、深圳湾最美的景观轴;在后海金融商务总部基地,全国首个以人才为主题的公园——深圳人才公园,成为今年深圳“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焰火晚会”地;在风光迤逦的深圳湾畔,深圳最美海岸带——16.2公里深圳湾滨海休闲带串起后海、蛇口片区。南山区打造的“三大精品”工程提升了城市魅力,一带、一园、一廊互联互通,串珠成链、珠联璧合,市民休闲空间从公园绿地拓展到湖畔河边,构建山水相依、水城共融的城市特色景观。

大学城航拍图。

近年来,南山区以建设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为目标,不断加大污染治理及社会民生投入, 推窗见绿、百步进公园成为100多万居民的日常生活享受。

南山区以建设品质城市“惠”民、打造宜居城市“利”民。目前,区内公园总量达135个,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一个公园,对全区32个城中村实施“整旧、改破、清脏、治乱、增美、添绿”改造,四星级宜居社区总数达99个,深圳人才公园、万科云城等多个项目成为海绵城市示范项目。

优美的环境和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是吸引高端人才及高端产业的重要因素。目前,南山区人才总量达68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比例达到39.3%,居全国首位。

严格保护,是为了发展得更好。南山区境内无名山大川,生态旅游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南山区在全国率先创新建设锦绣中华、世界之窗等微缩景区,既创造了生态环境优美景区,也带来了持续高质的生态旅游效益。

深圳湾畔大美南山。

今年6月25日,第21届南山荔枝文化旅游节开幕。活动以“畅游湾区乐享南山”为主题,通过为期一个多月的旅游狂欢、文化惠民、交流推广等系列活动,充分展现南山“吃、住、游、娱、购”等文化、旅游、商贸亮点。

在兴建旅游景点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南山区坚持以人为核心,将绿水青山资源直接转化为民生福利。据统计,1998年锦绣中华、世界之窗、中华民俗村、欢乐谷、青青世界等5大景点接待游客超900万人次,营收13.6亿元。2017年,全区旅游景点接待游客1160万人次,旅游营收59.8亿元。

多年来,南山区践行“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坚持保护为民,发展为民,不断提升教育、交通、医疗等民生质量,全力完善政务服务体系,社区宜居水平、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居民生活幸福指数节节攀升。目前,南山区开放全国首个“南山看病易”服务平台及全国首个共享医疗信息化平台,打通“从社区到医院、从门诊到住院、从医疗到健康”的全流程服务体系;探索“秒批”、不见面审批等服务新模式,推出100个政务服务事项即来即办、200个不见面审批事项、300个政务服务事项移动终端“指尖办”的“123”专项服务。

市民休闲空间从公园绿地拓展到湖畔河边。

11月7日,南山区助力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推介会在人才公园举行。南山区区长黄湘岳在会上表示,要对标最高最好最优,着力在营造综合宜业的产业发展环境、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更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美丽宜居的绿色发展环境、更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更加开放的贸易投资环境等六方面打造投资环境。

构建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

单位土地产出较1990年增长138倍 能耗大幅下降

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南山区作为深圳的经济大区、科技强区、创新高地,调结构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核心问题,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

改革开放前期,大量“三来一补”、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南山,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大幅增加了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工业园区更新改造、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等成为南山区“成长的烦恼”。

南山区迎难而上,提出由“工业立区”向“生态立区”转变的发展思路,经过十余年的摸索及实践,依托“大湾区、自贸区、高新区、科教区”四区叠加优势,探索出一条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的绿色发展路径。

南山区壮志断腕,坚持淘汰落后产业。以“三来一补”企业为例:1993年,全区企业总数达到峰值330家,总产值2亿元,占工业企业总量59.67%。经过产业淘汰,到1996年这类企业总数降至152家,占全区工业企业总量的35.72%。

一手抓淘汰,一手抓产业升级。南山区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系统性地推进全区产业升级工作,重点推动月亮湾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有效削减区域污染物排放。在蛇口工业区建成“南海意库”、医疗器械产业园;南油工业区成功改造为动漫基地;华侨城工业区转型升级为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成为深圳市创意文化网红地。

南山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起步早、成效显著。1985年在南山大冲片区建成深圳科技工业园,1991年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6年,深圳科技工业园正式升级为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园区范围扩大为南区、中区和北区。目前,这个全国面积最小单产最高的高新区,腾讯、阿里、中兴等多个行业巨头、上百家上市企业扎推,成为全国高新产业的典范代表。

多年来,南山区以企业创新为主体,依托企业间的物质、资金、技术等形成“企业链”;由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上下游完备的“产业链”;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形成“创新链”;从融资平台、股权投资及投融资体系方面着手,构建“投资链”;坚持“软环境”“硬环境”一起抓,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完善“生态链”。南山区通过有形的手,撬动市场无形的手,把“五链”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相互依存、链条完整的专业性闭环,推动全区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数据是观察、判断变化的窗口。去年,南山区GDP达5018亿元,连续6年全省第一、全国第三;高新技术企业增至350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大于42%,全年专利申请量超6万件,占全国12.8%,数量最多;单位土地产出GDP26.8亿元,较1990年增长138倍,人均GDP约34.4万元,较1990年增长9倍。同时,全区资源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万元GDP能耗低于0.39吨标准煤/万元,万元GDP水耗仅为4.2立方米/万元,较2006年下降220%。今年前三季度,南山区GDP达4002.36亿元,增长7.6%;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比例为41.6∶58.4,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双轮驱动。

美国著名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曾说,如果不加强环境保护,人类将迎来“寂静的春天”。铺陈在南山区人民眼前的,是一幅“绿水青山绕城、金山银山筑城”的美丽繁华、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卷。这个打响中国改革开放第一炮之地,正绽放最美的时代芳华!

编辑 高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