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纷呈的非遗展演活动开启2019雷山苗年

2019-11-04 19:39
摘要

感恩奋进欢庆苗年 文化盛典铸就华章

“苗年”是苗家人一年一度最为盛大的节日,是当地集庆祝收获、祭祀祖宗、感恩天地为一体的隆重节日。

苗族是一个农耕民族,农历十月是一年中农耕稻作的结束,田土中所产的果实均已收获归家入仓。同时,苗族是一个敬祖崇宗、敬畏自然的民族,果实的收获是祖宗的护佑和天地神灵的恩赐所得。于是苗族选于农历十月上中旬的卯日过苗年。

11月1日,2019中国·雷山苗年非遗展演活动启幕,正式拉开为期十五天的贵州雷山苗年文化活动秀。2019中国·雷山苗年由雷山县苗学会、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西江盛典公司主办。

苗年是雷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2000年开始,雷山连续举办苗年文化活动至今,坚持用自己的“土编导”、“土专家”、“土演员”来举办苗年活动,苗歌、苗舞、苗绣、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表演等“非遗”文化,得到了展示和传承。

雷山坚持“静态保护,活态传承”理念,积极将民族文化研究保护与文化旅游发展相结合,先后修建雷山银饰刺绣博物馆、西江苗族博物馆、郎德非遗博物馆等,并建立了20个“非遗”传承基地,活态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雷山苗年已成为该县的一张烫金文化名片,已成为推动该县文化、旅游、经济三丰收的助推器。

雷山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4至2018年,贫困发生率从28.2%下降到1.9%。2019年4月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雷山退出贫困县序列。

今年的活动,以“战胜贫困感党恩·庆贺丰收过苗年”为主题。巡游方阵中有移民搬迁脱贫方阵、非遗方阵,雷山特产方阵、斗牛方阵等,集中对雷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脱贫攻坚成果进行展示。雷山县脱贫攻坚成果与1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一亮相街头,每一个独具特色的方阵都让前来观看巡游的市民和游客叹为观止。随着巡游队伍陆续抵达县城铜鼓广场,巡游活动圆满结束,另一场极具苗族文化特色的歌舞展演拉开帷幕。

今年的雷山苗年从11月1日开始至15日结束,开展包括非遗展演、脱贫攻坚成果摄影展、千人长桌宴、苗歌大赛、茶艺大赛、芦笙舞乐大赛、“苗岭斗牛”大赛、万名姑妈回娘家、自行车赛等14项大型活动。

活动主要集中在县城、木鼓广场、铜鼓广场、西江盛典剧场以及100多个村寨举行。作为全球首部苗族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的《西江盛典》,将是今年苗年开幕的最大看点。

《西江盛典》以苗族5000年历史为背景,依托大塘景区原始苗寨风貌和周边的自然景观,通过全息山体投影、灯光、舞美、造型、实景布景等与舞蹈的编创设计融合,配合可容纳2520名观众的360度可旋转风雨桥观众看台,演绎古老而神秘的苗族文化,展示出一部苗族人民守护家园的气势磅礴的英雄史诗。

西江千户苗寨和郎德苗寨是雷山各具特色的两个苗寨。郎德苗寨又分上、下两自然寨,对外开放的是上郎德。

西江千户苗寨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了解到西江苗族漫长的历史与当地的文化习俗,也可以体验蜡染、手工制银、打糍粑等多种多样的民俗手工艺。

与前者相比,有着"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美誉的郎德上寨则更为袖珍。适逢苗年,再经过热情的十二道拦路酒之后,呈现在眼前的是古香古色的吊脚楼,鹅卵石道,精彩的芦笙舞和铜鼓舞表演。

绚烂的银饰,精彩的歌舞以及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风土人情,都展现着雷山苗族的热情好客,雷山县在摆脱了贫困的同时,还将“静态保护,活态传承”的理念得以发扬。

编辑 思凡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