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传感:给机器赋予生命之“眼”

记者 沈勇 文/图
2016-10-02 00:17
摘要

机器之所以缺少生命,可能只是缺少一双能观察世界的眼睛,而在不远的未来,深圳创客企业生产的“眼睛”能给冰冷的机械世界带来光明。

机器之所以缺少生命,可能只是缺少一双能观察世界的眼睛,而在不远的未来,深圳创客企业生产的“眼睛”能给冰冷的机械世界带来光明。在今年3月举行的2016中国家电博览会上,创维、海信等智能电视吸引眼球:观众手臂轻轻摆动,电视便能读懂。

电视之所以这样“聪明”,靠的是一双智能的“眼睛”——3D体感摄像头。而这些摄像头,来自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比中光”),一家专注于3D传感技术的创新型企业。“我们的技术,完全可以和苹果、微软、英特尔等国际巨头比肩。”奥比中光CEO 黄源浩底气十足。

3D传感让万物互联

机器人可以准确规避障碍,无人机在夜间也能安全飞行,无人驾驶汽车能够自动探测地形并同步绘制地图……

走进奥比中光展示厅,访客们能够切身感受到3D传感在安防、智能装备、辅助驾驶等不同领域的运用。

295896954586189142

“相比普通2D摄像头,3D摄像头捕捉的像素是带有距离信息的。”黄源浩介绍,正因为有了更多维、更精准的像素捕捉,设备才能够识别立体的影像,看得更多、更深度。“好比装上了智能的眼睛”。

以3D传感安防设备为例。当有人经过出入口,3D摄像头就会自动捕捉3D人像,并追踪其运动轨迹。凭借这些信息,系统可以实现精准的人数统计、运动轨迹识别。工作人员介绍:“误识别率仅有百分之零点几,远低于2D摄像头。”目前,已有国外合作厂商应用该系统,开发出拥有智能跟随功能的超市购物车。

“无论哪个行业,想要进一步实现智能化,这双‘眼睛’必不可少。”黄源浩说,在人工智能的时代,3D传感器将是万物互联最重要的基础。未来5年,3D传感器将迎来大规模运用及市场爆发。

世界认识深圳

奥比中光的创始人黄源浩生于1980年,2002年毕业于北大力学系,2010年获加拿大瑞尔森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奖学金,此后加入香港理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科研团队进行光测生物医疗传感器、水下成像、透过浑浊介质成像等方面的研究。2013年成立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3D视觉和人工智能领域。

130812894762197870

2014年9月,奥比中光的3D传感、自然人机交互团队凭借先进的技术入选深圳市“孔雀团队”,获得了财政支持。

2015年7月,奥比中光自主研发的3D芯片流片成功量产。这也使得奥比中光成为国内第一家自主完成3D计算芯片及3D体感器研发,同时也是唯一一个已经开始同类设备量产的高新技术企业。

2016年9月,公司以3.50亿美金估值引入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台湾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双方共同推出AR互动电视与3D传感手机参考设计方案。

目前,奥比中光已经成为除苹果、微软、英特尔三家IT巨头以外,唯一一个集研发、量产于一体的跨平台3D技术供应商。提起这些,创始人黄源浩不无自豪的说:“我们的产品可以已经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不落后于科技巨头”。

拉开未来世界的帷幕

谈起创业以来的感受,黄源浩表示,微软等国际巨头尽管体量很大,搞一个领域的团队在企业中仅是九牛一毛。自己的企业尽管是初创企业,但认准了一个领域深耕细作,也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对初创企业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人才,黄源浩的企业中不乏从微软、IBM、AMD等公司加入的团队,例如北美最大的3D社区OpenKinect创始人的加盟。

正是这些科研人才的加入,使得奥比中光研发的3D传感器在性能上可与国际巨头相媲美。众多国内厂商,包括华为、中兴、TCL等得知此消息,都在积极与奥比中光团队进行接洽,以期在自己的产品中整合3D体感控制技术。

谈及即将到来的2016全国双创周活动,黄源浩充满期待:“已经精选多项最新产品在活动中展示,要让世界知道奥比中光,让更多人才加盟我们打开的未来世界。”

编辑 高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