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新科技吸眼球!这家航天工研院实现转型升级
读特首席记者 吴德群 通讯员 沈玉彬 文/图
2019-10-20 18:00

揭牌成立3年,数字工研院、科技创新服务云、AI能效云、营商枢纽云平台等一批数字产业崭露头角。读特记者近日随中央省市主流媒体走进深圳航天工业技术研究院,探寻航天科工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路径。

深圳航天工业技术研究院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的二级单位,涉足云制造和科创服务、电力装备、环境科技、信息技术、国际化运营等产业。自3年前在深圳揭牌后,该研究院扎根深圳,不断加大自主研发和产业转化,从而实现转型升级。

记者看到,深圳航天工业技术研究院的各种“硬核”新科技一齐亮相。机器人“航航”热情地导览。它是由深圳航天科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产品,广泛应用在政务大厅、税务、电力、博物馆、图书馆等十余种应用场景。除了智能机器人,记者看到可帮助办案的智慧检务产品、可帮助消防员快速找到着火点的智慧城市一图感知平台、有助实现黑灯工厂的自动化测试装备——IT产品无人测试车间、磁悬浮离心机、长光程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等。

科技创新服务是深圳航天工业技术研究院发展重点方向。记者走访了解到,该研究院运营的航天科创中心是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以科技创新服务为基础,一站式提供政企服务,已完成深圳、成都、南昌、宁波、重庆、南京等地科创中心建设,建成近10万平方米的“双创”运营空间,累积孵化近350家双创企业。目前,航天科创中心围绕提升协同发展水平和产业化能力,正积极向智慧产业转型。

深圳航天工业技术研究院旗下的深圳航天科创公司负责航天科创中心日常运营。该公司总经理李宏现场告诉记者,今年6月,深圳航天公司打造形成了集精准化、智慧化的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科技创新服务云。该平台可提供办公空间服务、政策辅导、需求发布与对接、园区基础服务、企业课堂、科创福利等近20类百余项服务。依靠这一数字化共享平台,航天科创中心构建出由近50家紧密协作企业组成的生态企业圈,形成股权合作企业15家,正在成为创业创新的新引擎。

深圳航天工业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浩表示,未来,该研究院将利用在南山正在建设的10万平方米科创大厦作为载体,通过政企合作共建深圳国际科创中心,将围绕人工智能、航天新材料、5G信息技术、基于智能传感的物联网技术等方向,建设涵盖前沿科技研究、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编辑 李林夕

(作者:读特首席记者 吴德群 通讯员 沈玉彬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