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发热的“元凶”竟是一根小木棍!广东超声专家精准揪“元凶”

读特记者 李明 通讯员 刘文琴 张阳
2019-10-16 22:35
摘要

新疆男孩变魔术误吞木棍。

今年9月, 13岁的新疆男孩小麦提因反复腹部疼痛,同时伴有发烧症状,进入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喀地一院)普外科治疗。在广东省援疆专家的指导下,医生们为小麦提取出了十二指肠降部的异物。这个致其腹痛、发热的“元凶”,竟是一根近7厘米长的小木棍。

今年5月,小麦提看到电视里面有魔术表演,便心生好奇,想要学变魔术。为更加接近真实度,小麦提找到了一根木棍,直直地将其吞进口腔。然而,小麦提的体验感并不是很好,感觉到恶心的他立马将木棍拿出来,却发现这时木棍已少了一截。

超声显示条状强回声,穿透肠壁、刺入肝脏。

这个时候,小麦提慌了。与凭空“消失”的一截木棍相比,小麦提更害怕被家人责骂。所以,他选择了保持沉默,直至出现腹痛发热的症状,也未说出真相。如此反反复复,小麦提忍受了3个月的右侧腹痛发热。

8月下旬,小麦提不得不进入喀地一院治疗。当时,小麦提右侧腹部压痛、肝区叩痛,进行常规胃镜检查,提示无异常,进行腹部增强CT,提示“肝脓肿待排;阑尾粪石”。根据检查结果,临床诊断考虑为“急性阑尾炎、肝脓肿”。

经过抗感染治疗,小麦提状态一度好转,不久后顺利出院。

不料,小麦提出院两周后再次出现高热达39.2摄氏度,不得不中断学习,再次住院检查。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小麦提腹痛?为何会反复高烧?感染灶到底是在哪里?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喀地一院超声医学部医生努丽曼姑为小麦提进行了细致的腹部超声检查,发现肝右叶内有一个异常的强回声,性质不明确。

挂职喀地一院超声医学部副主任的吴欢博士来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超声科。看着小麦提痛苦的面容、无助的眼神,吴欢为他进行了详细的会诊,仔细分析他的发病过程以及超声检查图像。

吴欢认为,小麦提虽然这几个月一直有持续的腹部疼痛,但是位置发生了变化。首先,常规的超声没有看到肝脏有明显的脓肿表现,也没有看到胆系结石这类最常见的引起肝脏脓肿的病变,故“肝脓肿”不能完全解释患者病情。其次,从超声图像上来看,这种强回声往往是异物的表现,如金属、木头、塑料、橡胶等都会在超声上有类似的表现,而部分物体因可以透过X线,故在腹部CT上无法清晰显示。

最后,吴欢为小麦提做出了“腹部异物,异物穿透小肠壁刺入肝脏内”的诊断。

拿到诊断结果的普外科医生,第一时间与小麦提积极、反复沟通。这时候的小麦提知道“纸包不住火”,终于愿意向医生和父母承认自己曾有变魔术吞木棍的经历。综合各项检查结果,普外科医生一致推断腹部超声所见可能为小麦提变魔术时被误吞的小木棍。

经过多学科会诊,普外科制订了诊疗方案,成功地在内镜下为小麦提取出了一根近7厘米长的小木棍,这也印证了超声的精准诊断。

导致腹痛、发热“元凶”是7厘米长的小木棍。

手术结束后,小麦提再无腹痛、发热症状,恢复良好。

吴欢指出,超声检查可以实时、动态的观察病变情况,无辐射、安全性好,广泛应用于临床,常作为腹部疾病最常用的检查方法。“这个病例对于广大的家长们是一个严重的警示。无论是大人或者小孩,不慎吞服异物,均应及时就诊,根据医生给予的专业意见进行检查和治疗,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以免出现异物嵌顿、扎伤内脏等情况,造成严重后果。”

吴欢自参与广东省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以来,在喀地一院积极推广超声造影技术,制定了经静脉超声造影操作规范、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操作规范等规章制度。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超声科还对喀地一院超声医学部开展了“点对点”帮扶,变“输血”为“造血”,使得喀地一院超声医学部从临床诊疗、学科建设到人才培养,各方面水平均得到显著提升,能够更好地服务临床,造福南疆各族群众。

编辑 李林夕


(作者:读特记者 李明 通讯员 刘文琴 张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