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丨8年后举报老师,师生缘何视若仇雠

读特评论员 赵强
2019-10-11 07:47
摘要

“老汉(父亲)死了没人教”“成绩稀撇(太差),喝啥子水,喝尿!”……读初中时被班主任吼的这些话,让已经初中毕业8年的四川绵阳人卢某某(化名)至今难以释怀,时常想起还无法入睡。今年9月开学前,他在班级群控诉班主任当年“作恶太多”泄愤,被当事老师踢出群。”

“老汉(父亲)死了没人教”“成绩稀撇(太差),喝啥子水,喝尿!”……读初中时被班主任吼的这些话,让已经初中毕业8年的四川绵阳人卢某某(化名)至今难以释怀,时常想起还无法入睡。今年9月开学前,他在班级群控诉班主任当年“作恶太多”泄愤,被当事老师踢出群。愤怒的他随即将当年被老师辱骂的情况,在微博上进行举报。当地教育部门已撤销该老师富乐中学副校长等一切行政职务,并调离富乐中学。而对于学生的举报内容和学校的处理结果,该老师表示“无话可说”。

尊师重道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也是一种无形的道德要求。“举报”老师,对于学生来说,实际上要背负着“忘恩负义”之类的道德压力。但也由此可以看出,班主任老师对卢某某的伤害之深,时隔8年仍耿耿于怀,找不到一个出口宣泄心中的愤懑与委屈。被当事老师踢出群后,卢某某心有不甘,在微博上发帖,诉说当年事,与其说是“举报”,毋宁说是“申诉”。通过这种渠道去举报、申诉,其实有些无奈。如今当事老师被撤销了行政职务,不知道卢某某有没有因此获得心灵上的抚慰,但愿他并不享受“复仇”般的快感,毕竟师生间的关系本不该视若仇雠。

卢某某在微博上“举报”时说“建议有小孩的家长都看看,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小孩眼睁睁送给恶魔蚕食。”这有美化自身动机的成分,也有中伤老师的嫌疑。但从其同学的反应和事后当地教育部门的调查处理结果来看,卢某某的投诉应该没有失实,并没有冤枉当事老师。客观而言,进行这样的举报或申诉,确实可以起到提醒、警示的作用。实际上,如果有畅通的申诉渠道,卢某某或许可以更早“举报”,以更加平和理性的方式诉说自己的遭遇,也不至于陷入整整八年的“梦魇”之中难以解脱。如果遭遇老师的不公平对待,就能及时反映并得以及时解决和处理,师生间的矛盾也就不至于淤积得太深,心结难解,最后竟要以冲突的方式解决。

当然,老师并不是“恶魔”,只是可能直到现在,老师也不大理解自己当初的言行,怎么就给学生们造成了难以平复的伤害。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严格要求学生,这又有什么错呢?但可能某些老师“严”字当头,很容易就由严格迈向了严苛与刻薄。对于心理脆弱,人格正在养成的孩子来说,老师严过了头,就会造成青少年的心理创伤、人格缺陷,对其一生都可能造成负面影响。教书育人,但有些老师只记得教书,却忽略了“育人”。只要学生成绩好,就可能一俊遮百丑;而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则怎么都看不顺眼,动辄打骂,谓之恨铁不成钢。这样的教育观,本质上是功利的。如果教出的学生,心理有阴影、人格不健全,成绩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呢?相反,如果学生能从老师那里得到公平的爱的教育,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即便成绩差一点,也能对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对老师怀有感恩而不是仇视的心态。

有不少网友将此事件与 “拦路扇老师耳光”事件相提并论。确实,无论是打还是骂,老师的不当言行给学生造成的伤害没有本质不同,他们的心理阴影面积可能一样大。值得肯定的是,此次事件当中,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处理得比较得当。不仅一方面组织调查组在当地调查,了解事实真相;还另一方面派人来深圳,走访了卢某某,见其情绪激动,接着又专门请来心理医生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正是在这样的积极努力下,矛盾没有恶化,事态没有激化,事情得到了相对客观公正的解决。对于没有等来老师的一个道歉,卢某某也表示“想通了”,“得饶人处且饶人”。这也就是说,在最后,他选择了“宽恕”,这是一个理性的选择。只有放下仇恨,才能卸下沉重的心理负担,真正获得平静。

或许,对于那些至今纠结的师生恩怨来说,找个合适而又平和的渠道与方式,将心中的郁结说出来,然后选择宽恕,可能是个比较好的解决之道。在人们讨论要赋予教师正当教育惩戒权的时候,也千万不要忘记给可能受了委屈的学生们留下一个申诉的通道,才能避免今天让人有些唏嘘悲伤的故事在未来重演。

编辑 刘彦

(作者:读特评论员 赵强)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