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与内地互联互通70年 东方之珠光彩更加闪耀

深圳特区报
2019-09-24 08:09
摘要

从罗湖桥、九广铁路,到莲塘口岸、京九铁路,到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港珠澳大桥,再到即将启用的莲塘/香园围口岸,香港与内地互联互通70年,东方之珠光彩更加闪耀

新中国成立的70年,亦是基建将香港连入祖国的70年。从罗湖桥、九广铁路,到莲塘口岸、京九铁路,到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港珠澳大桥,再到即将启用的莲塘/香园围口岸,香港与内地互联互通70年,东方之珠光彩更加闪耀。

早在铁路兴建前,深圳河上已架有一条小木桥,方便新界北的村民横过深圳河。1906年,在詹天佑主持修建下,这条小木桥升级成铁路桥——罗湖桥。

1910年10月1日,一列蒸汽火车由尖沙咀总站开往终点站罗湖,香港从此进入铁路运输的时代。随着九广铁路于1911年全线通车,往来香港和广州的直通车服务正式开始。每逢春节、清明等重要节日,不少香港人纷纷带着大包小包,挤上火车回内地探亲。

1949年,连接香港和内地的直通车服务停止,火车开到罗湖,所有乘客都要下车步行过罗湖桥。血浓于水,港人的家乡情没有消退,回内地的脚步也并未停止。

罗湖桥上不仅走过热切回乡的港人,也驶过内地向香港输送鲜活物品的快车。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一列列载有活猪、鲜鱼、蔬菜等产品的列车经罗湖桥到达目的地香港,源源不断地满足香港市民的生活物资。

1979年4月4日,中止了30年的直通车服务终于恢复。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经济高速发展,积累大量资本。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不少港商将殷切的目光投向内地。密切的经济联系对往来香港和内地交通运输的需求大幅增加,尤以公路运输的货运增长幅度最大。1979年,文锦渡口岸正式开放通车,货运汽车可以直接进出香港和内地两地运营,粤港通关迈出了历史性一步。

越来越多的港商北上投资,华南地区成为香港的工业生产和加工区,香港从制造业为主变为生产性服务中心。

与此同时,人的流动也在加强。1997年5月,距离香港回归不到50天,京九直通车、沪九直通车分别从北京和上海开出,缓缓驶入九龙红磡火车站。香港回归后,特区政府先后在落马洲支线、屯门客运码头、深圳湾以及启德邮轮码头新设立旅客通关口岸。从内地到香港的居民可以通过机场、港口和陆地口岸三种方式进入香港。

2018年是香港跨境基建的丰收年份:全长26公里的广深港高铁香港段9月正式开通,将香港接入国家高铁网络;10月份通车运营的港珠澳大桥虹起伶仃,拉近了粤西与香港的距离,使香港腹地豁然开阔。两大工程让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网络更加完善,搭建起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交通脉络。三地可以合作“把大湾区的饼做大”。

2018年,香港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澳门国际机场、珠海机场等大湾区五大机场客运量达到2亿多人次,货邮吞吐量超过830万吨。为进一步助推构建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香港正积极建设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推进多式联运代码共享,着力发展高附加值货运,与大湾区其他机场良性互动。

见习编辑 许家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