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第七届中国慈展会分议题研讨会——社会扶贫的中国探索研讨会在深圳会展中心5楼牡丹厅顺利举办。来自政府、高校、公益、社工、企业等嘉宾共同跨界讨论社会不同力量在扶贫攻坚中所发挥的功能,不同的社会力量如何回应政策要求。同时,梳理目前关于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政策和实践经验,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扶贫攻坚、乡村振兴是近年来各界热议的焦点。面对多维贫困和解决个体化问题时,与会专家们纷纷表示,需要凝聚群众、媒体、社会组织等各界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
现阶段,涌现了包括艺术扶贫、智力扶贫、投资扶贫等在内的形式多样的扶贫方式,不同专业人士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去帮助有需要的地方与人群,探求不同力量在扶贫探索过程中相似的特征和工作经验,找寻独特的价值与意义,寻求各种力量之间互相协作的可能,最终推动社会力量更为系统高效地从根本上改善贫困地区问题的可能性。
中国慈善联合会执行秘书长彭建梅在会上指出,乡村振兴需要脚踏实地,乡村的基层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的基点和要点。现在很多社会组织都在不断提出乡村振兴工作过程中的困难,但最困难的地方恰恰是最有可为的领域,恰恰为社会各界提供了介入的空间与机会,我们要团结社会不同的力量,共同致力于脱贫攻坚。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广州市社会创新中心理事长周如南总结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乡村振兴要结合精准扶贫等政策,做在地产业帮扶发展,让农民可以在地就业,此谓“授人以渔”维度;但要根本实现脱贫攻坚,还需基于社会正义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破除城乡户籍制度等结构性障碍,实现统筹发展,此谓“改造渔场生态系统”,最终通过多维视角与跨界合作,才能推动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据悉,此次研讨会由爱德基金会、广州市社会服务发展促进会、广州市社会创新中心、广州市越秀区捌零柒社会服务中心主办,广州市爱德公益发展中心协办。
编辑 程思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