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炒鞋能发家致富吗?
读特评论员 庄媛
2019-09-11 07:49

一双球鞋价格从1元涨到3万元需要多久?

答案是:两小时。

9月3日,在淘宝某体育用品店的一场球鞋拍卖会上,一双TS&AJ从晚8时1元开拍,截止到晚10时,最终成交价为34732元。

魔幻吗?怪不得人家说,“勾子一反,倾家荡产。”

一、炒鞋,究竟有多疯狂?

“球鞋一面墙,堪比一套房”“炒房不如炒股,炒股不如炒鞋”“大学生炒鞋年入50万”“炒鞋赚首付”“币圈大佬卖币炒鞋”……

最近“炒鞋”成了全民热议话题,各种传奇故事满天飞,短短几日动辄十倍以上的鞋价暴涨撩拨得不少“圈外人士”纷纷扬言要进场。

事实上,“炒鞋”现象已存在多年。最近被多方关注,是因为“炒鞋”已经从“小众爱好”转向了线上大规模交易。据了解,目前国内热门球鞋的“市场价”,主要来源于毒、nice、斗牛等几家大的球鞋APP交易平台,这些平台的月活跃用户均在300万量级以上。

炒鞋究竟有多火?看看这些疯狂的数据:

2017年9月,耐克旗下Air Jordan和国际潮牌OFF—WHITE合作,设计了一款名为OFF—WHITE•Air Jordan 1的球鞋,这款鞋每双售价1499元人民币,在官方发售后没过多久就被炒到12000元人民币。而一双白黑红配色的AJ1,短短两年价格也一路飙涨到70000元人民币,涨幅超过4500%。

近日,在一个球鞋交易APP上,一款名为Air Jordan 1 Retro High Satin Black Toe女士红丝绸鞋,在4天的时间内,从发售价1299元已最低炒至5800元。交易行情显示,最高交易价格已达到12000元,涨幅高达4-9倍,这意味着首发日(发售日)买进的投资者在短短4天内至少获利4倍。

更宏观一点的数据,据美国潮流媒体网站highsnobiety今年1月发布的二手球鞋行业报告指出,目前全球二手球鞋市场规模已达60亿美元,其中,中国作为后起之秀,二手球鞋转售市场规模已超过10亿美元。

而据球鞋交易平台统计数据, 8月19日在成交量前100的球鞋中,26 个热门款的成交金额已达到 4.5 亿元,超过同日新三板 9431 家公司的成交量。

现实更加戏剧化,毕竟爆款球鞋并不是有钱就能买。在线下,深圳万象天地AJ旗舰店开业第一天,几百人冒雨排队,摇号抢限量款。在线上,几十万人像购房买车一样疯狂摇号,只为获取抢购资格。

二、炒鞋,真的能发家致富吗?

近段时间流行一句话,“70后炒股,80后炒房,90后炒币,00后炒鞋”。

炒鞋,俨然成为了一门生意。虚虚实实的鞋圈传说,似乎道出了年轻人的暴富经。

大多数人是不理解的:鞋不是用来穿的吗,明明应该是贬值产品,怎么还能发家致富?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一股新的投资热潮正携手年轻人的时尚浪潮奔涌向前。我们不得不审视它背后的商业逻辑。

第一层,文化和情怀。玩鞋的人,常以sneaker自称。这个词原本指的是橡胶底鞋,后来被引申为“热爱和收藏鞋的人”。随着玩鞋的人增多,形成了所谓的“鞋圈”,大家一起探讨球鞋发展的各种问题,也就有了所谓的sneaker文化。从最早的converse,到我们熟知的nike、adidas,再到如今炒得最厉害的AIR JORDAN系列篮球鞋,这是一个球鞋愈发走向时尚化、生活化、休闲化的过程,也是sneaker文化发展的渐变过程。球鞋被赋予越来越多的精神意义,比如AIR JORDAN是享誉世界的篮球之神迈克尔·乔丹为之代言,这种情怀也是球鞋市场形成的动力。

第二层,商业和炒作。当一件商品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也就附着了“炒作”价值。随着越来越多商家打出联名、定制、限量的宣传口号,用于炒作鞋子的独特性和稀缺性,提升鞋子的附加值,“一鞋难求”的情况愈演愈烈。据不完整统计,限量款球鞋的发售数量和排号数量基本可以保持在1:6的状态。也就是说,在排队中的六个人,只有一个人能幸运地买到心仪的鞋子。这是赤裸裸的饥饿营销。但市场的供不应求势必引发球鞋价格的高涨,使得球鞋的购买更加火热,大量热钱进入球鞋市场,球鞋贩卖平台不断崛起,炒鞋行为变得普遍。

第三层,消费和情绪。热衷买鞋和炒鞋的年轻人们,固然有不少发自内心喜欢球鞋文化的,但被“跟风”“攀比”等心理因素裹挟的也不在少数。在很多情况下,炒鞋已经不再是价值的博弈,而是情绪的渲染。一方面,球鞋是年轻人比较熟悉、容易估值、交易起来比较方便的一种商品;另一方面,随着潮流文化逐渐兴盛,球鞋成为潮流消费之王,这与追求炫酷、燃、个性的年轻人心理不谋而合。但是,消费主义的典型特点就是鼓吹消费等于社会地位,这是典型的消费主义陷阱。

在球鞋电商交易平台的助推下,松散的球鞋交易市场被集中化与规范化,球鞋的收藏价值、炫耀价值、交易价值被逐一激发,使得球鞋成为一种“社交货币”。

三、炒鞋,又一个“郁金香泡沫”?

球鞋市场发展到现在,情怀虽在,但利益更盛。

炒鞋催生了很多新兴的现象。比如,球鞋抢票软件诞生,用以提升抢鞋速度、增加中签概率;球鞋内幕交易出现,线下球鞋店与炒鞋的人有联动抬高鞋价的行为;炒鞋导致正品鞋子溢价过高,导致人们对“假鞋”产生需求,因而催生假鞋(正品球鞋的仿制品)行业,等等。

当下鞋圈乱象横生,投机色彩也越来越重。与高利润相对应的,是“炒鞋”市场的高风险。

这令人联想起人类历史上记载最早的投机活动——“郁金香泡沫”。17世纪,西欧人对郁金香产生狂热,并大肆投机。人们购买郁金香已经不再是为了其内在价值或作观赏之用,而是期望其价格无限上涨而获利。这昭示了此后人类社会的一切投机活动,尤其是金融投机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和环节:对财富的狂热追求、羊群效应、理性的完全丧失、泡沫的最终破灭和千百万人的倾家荡产。

真实的炒鞋市场与任何一个投机市场一样,已经迅速演变成一场资本游戏,每个环节都充满了庄家割韭菜的气息。如果跟风盲入,到最后往往自己会成为那个泡沫。

更何况,“炒鞋”利润巨大并非本身价值使然,而是疯狂炒作的结果。专家表示,球鞋只是一种时尚,不是真正的投资品,也不具有收藏价值。球鞋不具备投资品的稀缺性、流动性,作为消费品也不具备增值的特性。

所谓潮流,涨潮快,落潮也快。与娱乐圈更新迭代的流量明星一样,爆款与地摊货,往往也只是一夜之隔。对于全民投入的大众金融游戏,索罗斯说,“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大多数消费者只是容易被套牢的“散户”玩家,还是要保持定力和清醒,尊重球鞋文化,远离炒卖行为,别赔了夫人又折兵。

而给球鞋炒作行业降温,需要多方发力。这涉及球鞋生产、流通的各个领域,有球鞋电商平台已注意到近期炒鞋风气的升温,发布相关倡议呼吁消费者理性购买,并配套了相关的防止炒鞋的措施。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也应加强监管和引导,对其中涉及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打击,让“鞋穿不炒”成为共识,共创良性的潮流消费市场环境。

编辑 高原

(作者:读特评论员 庄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