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九韶的人生“三大幸”
刘云生
2019-09-10 09:14

胡九韶的观点是情理合一的典范,很通透,很智慧。不仅有君子般的温润如玉,还有圣贤般的超脱自在。

古人治家应世、为官训子都强调一个观点:心安则理得。心安就意味着知足知止,不贪恋,不执著,能够随时反躬自省,最终明白人世间最重要的生存之本和应世之道,以此约束心性,节制贪欲,活出一派玲珑剔透的真性情。

心安理得的人都明世情,懂道理,都能做到无违于情,无悖于理。不会成天想着要中五百万;不会牺牲人格,阿附求荣,力求官升一级;不会三更半夜数存折,自卑自怜一番,咬牙切齿,仇官仇富;更不会长就一双势利眼,嫌贫爱富。

明代成化年间江西金溪有个儒生叫胡九韶。耕读传家,家里很穷,仅仅能够糊口度日。但胡九韶每天傍晚都会焚香叩拜,感谢老天赐予他一天“清福”。夫人看他天天如此虔诚,忍不住笑话他,成天三顿都喝菜稀饭,连下饭菜都没有,哪来的清福?

胡九韶正色答道,我生于太平之时,躲开了刀兵之祸,这是第一大幸;全家骨肉团聚,没有绫罗绸缎,山珍海味,但至少免于饥寒,这是第二大幸;我家床上没有病人,监狱里没有亲人,这是第三大幸。有这三大幸,不是清福又是什么呢?

胡九韶的三大幸本质上就是人生只要不饥不寒,无灾无难,就应当感恩知足,安贫乐道。他最得意的两句话就是:“以仁义润身,以牙签润屋,足矣。”(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二《崇仁学案二》)

牙签,不是我们今天剔牙的小签,而是用牙骨之类做成的小牌,古人读书用来作标签、标识,相当于今天的分类书签,古代代指书籍。胡九韶的意思是,我衣衫褴褛,但仁义满身;家无余财,但诗书满屋,能过上这样的人生就很知足了。

胡九韶的观点是情理合一的典范,很通透,很智慧。不仅有君子般的温润如玉,还有圣贤般的超脱自在。所谓情,表现为对世俗情欲、情思、情分的简淡持守,没有搞成伪道学,完全无视生存之需,人伦之情;所谓理,是在情之外寻取自身存在的永恒价值,心灵的解脱与超然。

胡九韶的人生“三大幸”理论不仅为寒门布衣提供了安放身心的灵丹妙药,也为众多的官宦人家提供了治家之宝。

康熙朝宰相张英继承了胡九韶的观点。他告诫儿孙说,按照一般标准,人生最得意、最高兴的事情有三样:贵、富、多子孙。但在我看来,这些都是俗人,只看到人家表面的风光荣宠,却看不到背后的险恶劫难。

他对上述三种人生追求的评价是:官场是名利场,但是非恩怨多,嫉妒陷害多,是险途而非捷径。聪明人往往望而却步,即便身在其中,也会坚持两项原则:一是力求无大过大错;二是放下欲利之心,得之欣然,失之淡然,这就是处贵之道。至于财富,辛苦操持不说,贫家借贷,亲戚求助,盗贼觊觎,仆从奸骗,生意亏本,都会搞得人疲惫不堪。只有立身清俭,待人厚道,以义制利,才是处富之道。至于多子多福,这更是错上加错:养育子孙,费时、费力、费钱不说,长大了未必成才,即便成才,也未必孝顺。倒不如延请良医和良师,保护好身体,学习好知识,尽到父母心意,其他不用考虑那么多,这就是处家之道。

无论是处富处贵,还是长养子孙,张英都印证了胡九韶人生哲学的核心:知足知止。

后来,胡九韶知足知止的人生哲学不仅成为修炼身心的必备功夫,还被推崇为一种高尚的美德义行。清代唐彪在他的畅销书——《人生必读书》中主张,贫困人家要做到以义统心,不可也不必妄求富贵;富贵人家则更需以义制利。他教诲子弟时刻牢记三点:一要知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是平衡人心的最好方法;二要明理,财富有聚有散,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味妄取妄求,只能增加罪孽,丧志伤神;三要坚信儿孙自有儿孙福。家财万贯传子孙,这是害子孙。要么荡尽家产,要么放利失德,要么争财损伤人伦,要么吝啬得罪仆从亲戚。

胡九韶成化年间去世,学界声望一直不减,后来被写进《明史·儒林传》。到了万历年间,他被请进孔庙,配祀孔子,声望达到顶峰。

但这些都是身外、身后的名。胡九韶最大的贡献在于,以自己深沉的智慧和简易的人生为后代子孙和弟子们处理身心关系提供了情理合一的经典标本。

(作者系广州大学法学院教授)

编辑 张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