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TALK | 未来的城市,属于孩子与自然

读特首席记者 孙锦 见习记者 许舜钿 /文 图 视频
2019-09-01 14:46
摘要

屋顶TALK结束后,思考仍在继续。

孩子们的话语一定是“童言无忌”的幻想吗?你可曾在一米的高度去看看我们周围的环境?如何让自然赋予孩子更多的成长智慧?开学前一天,由大自然保护协会联合深圳市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和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共同发起的“未来的城市属于孩子和自然-屋顶TALK”活动吸引了众多大朋友和小朋友们相约屋顶花园,畅谈心中关于未来城市的期许,从儿童的角度去观察我们的城市。

孩子眼中的城市是什么样子的?你是否从中得到过什么特别的启发?在屋顶TALK的开场环节,一位从事设计行业的妈妈分享了自己的见解:“有时候我们需要从孩子的角度去看看我们的城市,不仅仅从他们的身高角度,也要从他们的需求角度,多聆听孩子的想法。”1996年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联合国人居署一同发起的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就是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关注,满足城市里最年轻市民的权利和需求,确保儿童参与到当地的决策过程中。

此次的屋顶TALK邀请了来自深圳市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城市与建筑设计处、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在茶会中一起分享关于“儿童友好型海绵城市”的见解。“未来的城市应该是人与自然融合的,恢复环境的自然性不仅仅能服务于人们的生活,也使我们的孩子能拥有更多的观察空间,让大自然更多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当中。”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俞露说出了家长们的心声,“与孩子们一起动手制作雨水花园、设计屋顶花园……这些都是让孩子与自然亲密相处的好方式。”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城市与建筑设计处曹捷与观众分享深圳湾滨海休闲带规划时的故事,探究城市发展过程中自然可持续的规划设计。

在案例分享环节,深圳市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黄文峰分享了关注城中村社区儿童的生活空间,在社区里推动儿童友好型发展的故事。在今年的暑假期间TNC(大自然保护协会)在深圳的岗厦村开启了一个雨水花园的暑期工作坊。在6个星期的时间里,十几个孩子在导师的带领下,为岗厦村设计了一个雨水花园。在实践中学习,他们找到了社区里心仪的绿地,并对地势、土壤进行了研究和检测,最终设计出最适合社区的雨水花园。

一张白纸在孩子奇思妙想地绘画下变得五彩斑斓,画里有森林、湖泊、花园、溪流、木屋……还有在草地上玩耍的小孩。“碧水蓝天,花园城市”——小朋友与家长共同完成了一幅自然画卷,画中表现出来的正是孩子对于成长环境的期许与对于大自然天生的热爱。

未来的城市,属于孩子与自然,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人、自然、城市愈加紧密相连。如何找寻到一个平衡点?屋顶TALK结束后,思考仍在继续。

编辑 赵偲容

(作者:读特首席记者 孙锦 见习记者 许舜钿 /文 图 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