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安,有这么一群年轻人,他们站在演讲的舞台上讲着最动人的城市故事,每段故事都带着烟火气。没有空话,没有口号,只有“我亲历、我看见、我思考”。原来普通人的故事也能成为城市的注脚。
8月22日,宝安区青少年宫大湾区青年发展中心内,“新时代 青年说”2025宝安区理论宣讲决赛在此圆满收官。
本次活动由宝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委宣传部、团区委、区融媒体中心共同举办,旨在挖掘青年故事,展示青年力量,为湾区建设凝聚青春智慧。
经过多轮激烈角逐,宝龙雨、兰然从15位晋级选手里脱颖而出,凭借“有故事、有思考、有温度”的讲述斩获金奖。当两位青年手握话筒,将自己与湾区共成长的点滴娓娓道来时,台下响起的不仅是喝彩,更是宝安青年与这座城市同频共振的澎湃“青春共鸣”。
这场专属宝安青年的“声音盛宴”,由宝安区宣传文化体育发展专项资金赞助。深圳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宝安区委宣传部、团区委、区融媒体中心有关负责人参加活动。
评委席更是星光汇聚,各领域专家从不同维度为赛事注入深度: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党委委员、教育长宫正教授,以深邃视角解构青年与城市的共生关系;深圳卫视《深市新闻》主持人吴庆捷,用专业眼光审视表达艺术的节奏与感染力;团区委副书记严慧,聚焦青年成长与区域发展的紧密联结;区朗诵协会会长赵鹤,深耕语言魅力的细腻呈现;玩儿丸脱口秀创始人聂富民,则带来“接地气”的表达巧思,让理论传播更具烟火气。此外,深圳市宝安中学外国语学校(集团)博雅学校校长姜薇作为特邀嘉宾,分享青年教育与城市未来的深层关联,现场观点碰撞不断,为赛事增添思想厚度。
站上决赛舞台的15位青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演讲达人”,却带着教育、基层治理、非遗文化、医疗卫生等六大领域最鲜活的“宝安故事” 而来。
宝安福利中心选手宝龙雨的讲述,让全场为之动容。因脑瘫、脊柱侧弯导致身体不便,她的双手难以正常发力,却在偶然接触雕刻技艺后,以超乎常人的毅力扎进创作里——日复一日的练习,磨破了指尖也未停下。比赛当天,她一边讲述自己与雕刻的不解之缘,以及在福利中心老师、伙伴帮助下突破自我的历程,一边展示亲手雕琢的作品:细腻的线条、精巧的构思,很难让人相信这出自一位手部力量控制困难的创作者之手。当作品亮相的瞬间,现场掌声雷动,不少观众红了眼眶。
00后申通快递员何海森,跨越1600公里从四川自贡来到深圳宝安,用故事勾勒异乡青年的逐梦轨迹。
医务工作者陈洁超、蒋孝庭,以“生命守护者”的视角,讲述用爱心织就健康“安全网”的日常;轻喜到家培训负责人刘凯,以“抹布”为喻,描绘基层服务者笔下的深圳青春图谱;宝安非遗传承人林丽梅、陈科霖,则带着传统技艺走向世界的经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讲述中闪耀光芒……
没有空洞的口号,只有“我亲历、我看见、我思考”的真实,让观众时而共情落泪,时而会心微笑,仿佛跟着他们的脚步,重新认识了这座熟悉又充满惊喜的城市。
“这些青年的讲述,就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宝安发展的多元切面。他们让我们看见宝安的青春力量,就藏在每一个认真生活、用力生长的普通人身上。” 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党委委员、教育长宫正教授的点评,一下戳中了现场人心。
这场赛事的精彩,离不开主办方的精心“打磨”。自启动之初,中共深圳市宝安区委宣传部、共青团深圳市宝安区委员会、深圳市宝安区融媒体中心便联合发力,通过单位推荐、定向邀请等方式,从各行各业“打捞”有故事、有思考的青年代表。
为了让选手“说得更动人、讲得更走心”,主办方还量身定制了“成长计划”:邀请党校教授梳理时代命题的逻辑脉络,让讲述更有深度;请脱口秀演员传授 “把大道理讲成小故事” 的技巧,让表达更接地气;找电视台主持人打磨语言节奏,让情感传递更精准。
不仅如此,主办方还带着选手深入一线调研——走进低空经济展示中心,见证“宝安智造”的飞天梦;漫步西乡古街,触摸城市历史的肌理;探访智美汇志直播产业园,感受数字经济的蓬勃脉搏。
"原来每天生活的地方,藏着这么多‘隐形冠军’!” 一位选手调研后的感叹,成了最鲜活的创作灵感。
如今,赛事虽已落幕,但青年们的声音仍在持续发酵:有选手的非遗项目因这场演讲开启了专场展览;有志愿者与社工的基层服务经验被更多社区借鉴;无数宝安青年留言:“原来普通人的故事,也能成为城市的注脚。”这种“以赛促融”的模式正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动能。
“新时代 青年说”从来不是一场简单的比赛,而是一次青春与城市的“深度对话”。当青年用自己的语言解读时代,当理论传播接上“地气” 沾着“人气”,当更多人听见来自街头巷尾、实验室、课堂里的“青言青语”,宝安高质量发展的青春动能便在这些讲述中汇聚成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而属于宝安的青春故事,才刚刚翻开更精彩的篇章。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温静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