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小长假期间,平安人寿发布了全国首份聚焦家庭团聚质量的《中国家庭团聚质量白皮书》。白皮书显示,国内家庭团聚质量普遍不佳,表现为超过1/3的国人五年中秋未与家人团聚,家庭普遍团聚次数少、时间短、质量低,严重影响个体幸福感。白皮书同时提出一些改善建议,如制定“家庭网聚日”、培养家庭共同兴趣、加强成员的互动沟通等。
中国家庭团聚次数少、时间短、质量低
白皮书显示,在中国约2.5亿规模的流动人口背景下,受访者中62%的人每年与家人团聚不超过3次,51%的人每年家庭团聚累计时间不超过7天。这之中,又以一线城市与农村的占比最高。而每年中秋都能与家人中秋团聚的人只占22%,超过1/3的受访者甚至五年没有在中秋与家人团聚过。
更让人唏嘘的是,中国家庭的团聚质量普遍不高。将近半数的受访家庭在团聚时,除了吃饭外其余时间都是各玩各的;而且,36% 的受访者表示团聚时经常没话题可聊,“起床了” “吃饭了”是最常说的话。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认为家庭团聚能够显著影响自身幸福感,但对于现有的家庭团聚状况明确表示满意的受访者却只有21%。
而导致中国家庭团聚频次和时长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基于工作而引发的“人口流动”。报告显示,从 1982 年到 2015 年,中国流动人口从 657 万增长到 2.47 亿,翻了37.5 倍。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人来到经济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京津等地区寻求发展,一般只有到了春节才回家见双亲;而其中的已婚已育人群,大部分在相当长时间内无法安家置业,又不愿回家发展,多半只能把孩子放在老家父母那里隔代抚养,导致留守儿童现象,也因此缺失了最基本的亲子团聚。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传播院硕士生导师、院长助理、民意研究中心主任张森教授表示,这个问题是社会转型会出现的“发展中问题”,跨过这段时期自然会解决,现阶段应该倡导儒家传统价值观——“忠恕之道”,只有理解,方能缓解问题。
多沟通才能改善“中国式团聚”
针对“中国式团聚”令人担忧的现状,白皮书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改善建议。如制定“家庭网聚日”:每周固定时间与家人网络视频通话,在屏幕上“见一面”,也是一种“团聚”。若是担心异地老人的健康,可借助在线的医疗问诊终端予以关怀,使分隔异地的子女能够随时随地关心亲人的健康。
此外,白皮书中还建议,要因地制宜地培养家人的共同爱好。具体说来,可以留意一些社会机构组织的活动,如公益下乡、才艺表演等。譬如参加平安人寿客服节的“平安欢乐秀”,一家人一起做一件有意义的小事;或是参加“平安绿行家”中的“八八约团亲子旅行攻略”活动,跟家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平安人寿总经理助理李文明表示,客服节所倡导的“家庭健康新生活”目前已收到了近2400万人的参与响应,通过推出全新升级的“永不落幕的掌上客服节”,以近亿人在线的“平安金管家”APP为平台,平安人寿正在帮助广大客户创新家庭成员之间的新交互、推动家人之间的健康管理、促成健康新生活方式的养成。通过平安行、绿行家、欢乐秀三个品牌栏目,从少儿安全教育、亲子陪伴成长、家庭和谐欢乐三个方面与平安人寿家庭医生等健康管理服务相辅相成,连接起家庭的平安、健康与欢乐,帮助客户全面开启家庭健康新生活;同时,适合全家人一起参与的形式与内容,也将大大促进高质量的家庭团聚。
重庆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罗伟认为,随着独生子女、“丁克”家庭等出现,当代中国家庭成员人数规模较过去不断缩小,出行的极大便利也让直系成员间的时空距离不断扩大。然而只要足够重视、随时沟通,利用互联网时代的红利,以便捷的多媒体方式、多样化的新颖内容进行高质量团聚,相比一年才几次的传统团聚将更加有效,亲人间的关系同样也可以保持亲密无间。
编辑 欧阳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