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阅读·主题书单丨这些书里,有你看不见的美国
蓝笑笑
2019-07-06 08:15

《美国史》 [美]艾伦·布林克利 著 陈志杰等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年1月版

《旁观者:一桩美国凶杀案的现代启示》 [美] 凯文·库克 著 汪洋/周长天 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年1月版

《分裂的西方》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郁喆隽 译 2019年3月版

《坏血:一个硅谷巨头的 秘密与谎言》 [美]约翰·卡雷鲁 著 成起宏 译 雅众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年4月版

《看不见的美国》 [美]珍妮·拉斯卡斯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何雨珈 译 2019年3月版

《谁偷走了美国梦:从中产到新穷人》 [美]赫德里克·史密斯 著 文泽尔 译 雅众文化·新星出版社 2019年1月版

《房奴》 [美]戴维·戴恩 著 叶硕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年5月版

《过剩之地:美式富足与 贫困悖论》 [美]莫妮卡·普拉萨德 著 余晖 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年1月版

《女人无名:20年追寻 真相和正义之路》 [美]艾米莉·温斯洛 著 徐晓丽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年4月版

《道德与市场:美国人寿保险的发展》 [美]维维安娜·泽利泽 著 姚泽麟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年6月版

虽建国只有243年,可美国在经济、文化、工业等领域都处于全世界的领先地位。不过,在看似强大的外表下,这个“唯一的超级大国”却有着许许多多遮掩隐匿、不为人知的秘密与阴影。我们从近期出版的书籍中,精选十本美国主题的图书,它们从历史、经济、思想、社会等领域折射出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将这些组合到一处,就是一个你看不见的美国。

首先推荐的是煌煌三大卷,1400多页的《美国史》。此书原是理查德·柯伦特等合编的教科书,从1979年开始,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艾伦·布林克利开始参与这本教材的修订,到1995年他独立承担第9版的编写,此后这部巨著得以脱胎换骨,而布林克利也成为了理所当然的唯一作者。20多年来,布林克利对此书修订不辍,常出常新,以此也佐证了“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在不断变化”。我们推荐的这版已是该书修订的第13版,讲述了“地理大发现”到奥巴马时期的美国历史。作者以政治史为经,以经济史、文化史为纬,兼采新文化史、跨国史等多种崭新视角,展现了美国从初生到成长为一个超级大国的历程。出版界讲述美国史的书籍众多,我们之所以推荐本书,不仅是其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准,而且叙述流畅,生动活泼,是一部不可多得且不设门槛的美国通史。

前不久刚过90寿诞的德国思想巨擘尤尔根·哈贝马斯,思想庞杂而深刻,体系宏大而完备,被公认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被称作“当代的黑格尔”,在西方学术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分裂的西方》围绕美国911事件以及随后美国入侵伊拉克,阐述了欧洲一体化的问题,特别提到了联合国的改革和未来。哈贝马斯指出,造成西方分裂的并不是国际恐怖主义的危险,而是现今美国政府的政策。该政策忽略了国际法,对联合国弃之不顾。这条裂痕已经贯穿了欧洲,也贯穿了美国自身。在哈贝马斯看来,美国单边主义背后是一种典型的政治哲学立场,即在国际正义问题上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道德和伦理来代替积极权利,于是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老帝国错误的普遍主义之中。

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译文纪实”丛书近年来佳作不断,向读者们奉献了众多非虚构精品。近期该丛书连续推出三本关于美国题材的作品:《看不见的美国》《女人无名》《房奴》,聚焦美国社会底层人士与弱势群体,展示了美国社会“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的生存状态与奋起抗争。《看不见的美国》讲述的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包括俄亥俄的矿工、阿拉斯加的石油工人、得克萨斯的牧人、加利福尼亚的垃圾填埋员……他们每日辛勤劳作,维持着美国的运转,但却长期被美国主流社会忽视。《女人无名》则通过被强奸的女性受害者——艾米莉·温斯洛对20年前不幸遭遇的回访,探讨了个人生命重建与迟来的正义,其中我们也可以一窥美国的司法流程。《房奴》的主题更有普遍意义,该书从数百万普通美国民众的角度来讲述2008年的金融危机,正是这些普通人,最大限度地承受着经济崩盘带来的苦痛。这本书不但有普通人的悲惨遭遇和奋起维权的故事,更发现了一个美国经济的潜规则,或者说秘密,即整个抵押贷款行业从根本上破坏了有着几百年历史的美国不动产法律体系。

与《女人无名》相似,《旁观者》也讲述了一起发生在美国的恶性案件:1964年,纽约女子“基蒂”在自家门前被人用刀捅死,犯罪过程共持续33分钟,受害者全身13处穿刺伤……而在案发过程中,共有38人耳闻或目击凶案发生,却均未报警,此案引发了全美对于都市人情冷漠的大讨论。半个世纪后,美国著名媒体人凯文·库克通过此书再现了这桩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凶杀案,除了分析凶手莫斯利的犯罪心理,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探讨本案激发的关于“旁观者效应”的心理学研究。

一滴血液如何创造出价值近百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女版乔布斯”如何利用欲望与贪婪打造出硅谷商业神话?两度获得普立策新闻奖的美国媒体人约翰·卡雷鲁这本《坏血》,依据作者与150多人的数百次访谈,以冷静的笔触和完整的细节,再现了一场价值近百亿美元的骗局究竟是怎样被巨骗伊丽莎白·霍姆斯以及一众既得利益者精心打造。精心策划的骗局、企业阴谋、杂志封面故事、被毁坏的家庭关系,以及一家曾经价值近100亿美元的公司的崩溃。在这部引人入胜,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的非虚构作品中,我们会再一次慨叹:即使是再出色的犯罪小说家,也写不出现实的疯狂与真实。

已宣布将角逐明年美国总统的美国政治家伯尼·桑德斯,曾出书哀叹美国中产阶级走向没落,的确,近年来美国的中产阶级人数不断减少,这本由美国著名媒体人、普利策新闻奖得主赫德里克·史密斯所著的《谁偷走了美国梦》,便对准了美国的中产之殇。赫德里克·史密斯对美国四十余年来的经济历程进行了全面而权威的审视,他告诉读者,美国梦在美国立法机构、政治制度和资本力量的合力之下,正在一步步走向瓦解。他通过走访卡特、克林顿、索罗斯等美国政界、商界大佬和几十位典型的美国中产民众,揭示了白宫、国会山和华尔街的精英们是如何利用手中的政治和经济权力左右美国国家政策的走向,及其对美国中产人群的影响。

表面上看,美国似乎一直奉行自由放任,而实际上,美国政府同世界各国的政府相同,同样是政府积极干预的国家。这本《过剩之地》考察了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的美国百年财税史,令人信服地证明美国政府干预的传统由来已久,且非常强大。同时,本书作者莫妮卡·普拉萨德也借19世纪末路易斯安那州州长休伊·朗的质问——“这是一片超级富足的过剩之地,可为何到处都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无家可归的人呢?”一针见血地指出:为何政府干预力如此强大的美国,却没能遏制自己在发达国家中居高不下的贫困率?对此,作者给出的答案是:美国之所以有更大规模的贫困人口,原因在于美国政府的一系列适得其反的激进干预政策,如“二战”后美国之所以选择消费导向型经济,就是因为当时的美国政府认为该国的经济问题是由“生产过剩”或“消费不足”引发的,而这个观点一直影响至今。

有一种说法,美国自建国初始,宗教、教育、保险便是该国社会的三大支柱,在美国人人都买保险,保险对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我们最后推荐的这本《道德与市场》,是在美国畅销四十余年的社会学经典著作,讲述了美国人寿保险的发展史。作者维维安娜·泽利泽追根溯源,详细介绍了曾在美国被斥为亵渎人类生命的赌博的人寿保险,最终是怎样被美国人所接受,进而成为一种对家庭未来的可靠的保障。作者除了将经济史、社会史和社会学视角结合起来,提出了对人寿保险行业的新颖阐释,还为我们展示了与美国的工业革命同时进行的美国社会对于死亡、金钱、家庭关系、财产和个人遗产的观念的演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与死亡有关的美国文化和价值观。

编辑 黄小菊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