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街道青·爱光明成长营2021年第一期开课啦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奋强 通讯员 刘雪菲 李舒 文/图
2021-05-31 17:40
摘要

5月28日下午,随着三声铜铃敲响,光明街道“青·爱光明成长营”暨2021年度第一期书记讲堂正式拉开帷幕

5月28日下午,随着三声铜铃敲响,光明街道“青·爱光明成长营”暨2021年度第一期书记讲堂正式拉开帷幕。走过2020年的十期讲堂,这一次,光明街道以别开生面的红色“成长”见证礼,致敬建党百周年。现场盛情邀请到光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苏亨数与光明区光明街道党工委书记麦雄光代表分享。与往期不同的是,这一期的成长营还分别有请到从出生于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的1920年代的共和国老兵,到新世纪千禧一代的少先队员,整整“十代人”作为岁月见证的嘉宾出席,每一代人携带着一件属于各自“年代”特色的物件组成了“成长博物馆”,各自分享成长路上的心得体会。

学员

苏亨数


麦雄光

在第一环节的嘉宾分享中,有93岁的抗战英雄王冠忠,将岁月静好的来之不易娓娓道来;也有10岁的红领巾少年徐佳劲,展现着“少年强则国强”的新生代模样。还有将自己的一生都耕耘在光明农场的“罗太公”,成为光明巨变的亲历者;“老党员”江阿姨,退休后仍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身体力行为我们阐释成长就是生命不息,奉献不止。 “先进工作者”朱阿姨,代表着五十年代文艺先锋的激情澎湃;文化传承人何冰,用一双筷子的故事开起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旅程;九零后林君茹,通过一封家书,书写着当代年轻人在民族崛起的成长中肩负的责任与担当;14岁的蒲新颜小朋友,通过榜样的力量向我们传递着成长是面对困难仍然勇往直前的希望。“十代人”跨越年代的成长相遇,共同见证着往昔与未来。

苏亨数结合自己的个人经历,旁征博引,通过言简意赅的方式分享了有关自己学习的成长经验,让在场的学员与年轻干部都受益匪浅。亨数同志在分享中强调,从“学以致用”到“用以致学”,是量变积累到质变升华的过程,也是每一个人在学习的道路上从起步到飞跃的蜕变。并通过对乔哈里视窗的模型解读,分享了在沟通中学习的成功经验,以及如何高效利用工具帮助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亨数同志的分享不仅为我们日常生活工作提供了可参考的理论学习方法,同时在以其自身的学习模式带动下为学员展现了如何“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的现实意义。

麦雄光同志代表书记讲堂的资深“教授”,在这一期的分享中为学员们带来了光明蝶变的“成长”回忆。光明印象从最初的“西伯利亚”一路向前,发展不停,到如今全面打造国际一流的科学城与“科学家的家”,光明的成长同样见证着时代的变化。光明街道的成长也依附着光明的发展,慢慢形成围绕着“服务至上”、“改革创新”、“追梦的人”、“螺丝钉精神”四大特质的成长轨迹,培育出一批默默奉献又朴实无华的干部队伍,以精准服务,专业提升逆袭最初的地域发展劣势;以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力求时代发展的突破。光明街道的党员队伍是一群“向光而生”的队伍,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把个人的成长与街道的成长融合在一起,像光明的光一样无处不在,既照得亮人又暖得了心。

编辑 刘思凡 审核 汪新林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奋强 通讯员 刘雪菲 李舒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