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足干劲、再接再厉,以“勇当改革开放尖兵”的标准,把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推动福田改革向更深更广领域不断开拓,奋力书写新时代改革开放的辉煌篇章。日前,福田区出台《福田2019改革工作要点》,聚焦合作区建设、数字政府建设、高品质营商环境打造、基层治理与民生四大领域,推出4大类共29项改革项目,并主动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标准,探索进一步提升辖区营商环境的现实路径,为福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的典范城区积蓄新动能。
坚持“标杆引领” 聚焦重点领域
过去一年,福田区坚持“标杆引领”,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改革、民生公共服务改革、基层治理改革等,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
全年共推动33个重点改革、22个微改革和15个街道改革项目,形成了一批具有引领性和独创性的改革成果,得到中央省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及高度关注。其中,福田双创示范区改革成效突出获国务院通报表扬,“3×4”政务服务改革获评中国营商环境创新奖,运用大数据创新社会治理福田模式受到中央政法委表彰肯定,全市总结推广。统筹梳理各产业部门的产业扶持资源形成“资源清单”,建立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审批机制,打造全国首个政府服务企业标准体系。
据统计,2014年以来,福田区320个改革项目争相结出硕果,擦亮了首善之区的“金字招牌”。改革的齿轮朝着系统集成、整体推进的目标不断前进,呈现出国家省市级改革项目“试点”多、基层自主创新通过改革获得“牌子”多、基层改革经验可复制可推广“点子”多的“三多”特点。
截至2018年底,福田区共有26个项目取得了国家、省、市的试点,平均每年有3个国家试点,1个省级试点和1个市级试点任务,位于全市前列。此外,福田区还通过改革率先成立一批新型机构,为全国基层改革探索新路径。
抢抓历史机遇 争当改革尖兵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深圳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全面建设“先行示范区、强国城市范例”的关键之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全面实施的启动之年。
为此,福田区提出将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主动破题,勇当深圳全面深化改革的尖兵,并于日前出台《福田2019改革工作要点》。
据悉,《福田2019改革工作要点》中4大类共29项改革项目形成了福田新一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纲领和路线图。其主要目的就是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发展之“纲”,以更大力度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带动全区各领域体制机制创新,使福田更好融入国家改革发展大局,为福田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的典范城区做出更大贡献。
对标世行标准 优化营商环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福田区今年还主动参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遴选改革项目,以进一步释放改革动能,提升辖区营商环境。
打造一流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强调“问题切入”,即在不断对标国际先进评价标准的过程中,努力寻找差距,补齐短板,促进环境优良指数的提升。世界银行报告,是评估各国营商环境的最权威报告,其国际排名对企业投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该评价体系涉及衡量企业全生命周期、反映城市投资吸引力、体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等多个维度,有10个一级指标及逾40个二级指标,包括开办企业、投资者保护、办理施工许可、跨境贸易等等。
在福田区改革办有关负责人看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既是对标的对象,更是一系列改革行动的方向。在年度改革工作要点中,有意识地对标具有国际标准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就是要更加积极对接国际国内先进理念和通行规则,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营商规则体系,使营商环境更规范、更透明、更便利。此举也将有助于推进深化改革、促进合理竞争、服务引导企业,从而进一步释放潜力、激发活力、培育动力,努力推动福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的典范城区。
【读特新闻+】
2019年度福田区29个改革项目一览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引擎配套机制改革】
1、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管理运营机制改革
2、深港科研创新合作机制改革
3、知识产权生态区运营管理机制改革
4、合作区创新创业资源供给侧改革
【建设数字政府系列配套改革】
5、城区治理大数据预警和服务机制改革
6、安全生产大数据监测机制改革
7、生态环保大数据监测机制改革
8、基层网格大数据包干联动2.0机制改革
9、智慧生活社区大数据便民机制改革
10、“融媒体”新闻宣传模式改革
【打造高品质营商环境系列配套改革】
11、企业扶持政策“两减一降”机制改革
12、招商引资“主动式精准化”机制改革
13、新零售商业模式转型改革
14、金融业稳健高质量发展体系改革
15、项目审批全流程机制改革
16、“诚信福田”社会信用体系改革
17、产业资金绩效评估体系改革
18、“城市工匠”管理机制改革
19、政府服务企业“适配式”创新机制改革
20、城市更新产业引导机制改革
【推进基层治理和民生领域系列配套改革】
21、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改革
22、区属公办学校“四聘”人事制度改革
23、推进“互联网+”医联体改革
24、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管理制度2.0改革
25、政务服务“三位一体”体系改革
26、信访法治化提升改革
27、创新“飞地”养老试点改革
28、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区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改革
29、“巡察+审计”联动模式改革
编辑 赵偲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