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智造募资2亿美元 核心技术抢滩全球测序市场

读特记者 闻坤 文/图/视频
2019-05-09 20:26
摘要

基因测序全球市场正从科研走向产业,迈入高成长期

         基因测序全球市场正从科研走向产业,迈入高成长期。近年来,基因测序产业迅速发展,吸引大量资本和企业的进入。基因测序仪是基因测序产业的上游核心,其技术被少数外国企业把持,形成“铁桶套铁桶”式专利保护。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攻克基因测序领域“卡脖子”核心技术是赢得未来的唯一门径。

记者9日获悉, 测序仪龙头企业华大智造宣布首轮募资规模超过2亿美元,加强新一代测序仪的研发和生产。深圳在基因测序产业链上游落子破局,自主研发关键仪器及配套设备,打破国外垄断,成为推动全球基因测序发展的重要力量。

基因测序产业前景广阔

基因测序仪是基因测序产业的上游核心,也是基因检测、基因编辑、基因合成产业中的决定性设备。

超高通量基因测序仪的出现,也让基因检测在肿瘤预防治疗、控制出生缺陷等医疗临床领域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价值。

市场研究预估,全球测序产业市场规模在2022年将达124.5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将达23.9亿美元。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进一步显示,到2020年中国基因测序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98亿元人民币左右,未来几年内国内基因测序市场需求将稳步释放,市场规模保持良好增势。

据介绍,华大智造是全球三家、中国唯一能自主研发并量产临床级高通量基因测序仪的公司。在高端测序仪器之外,华大智造还研制包括自动化样本前处理、质谱、影像等全套生命数字化设备和系统解决方案。

行业人士表示,基因产业市场将达到千亿美元的规模,已经成为各方共识,这也是继信息科技之后最大的产业机遇,也是中国有可能超越美国,引领世界科技浪潮的技术领域。

突围行业巨头技术垄断




自主研发并量产测序仪的公司在全球只有三家,由此可见基因测序仪产业化的难度之大。

东南大学陆祖宏教授表示,生产测序仪需要机械、电子、化学、物理、分子生物学、信息软件等多学科技术结合,高端装备制造业似乎也难以涵盖测序仪的生产工艺范围。除了新能源和空间技术之外,测序仪的研发生产,需完美融合其他所有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技术。

追溯我国基因测序产业发展历程,其格局与信息型产业类似——上游技术被少数外国企业把持,形成“铁桶套铁桶”式的严密专利保护,并进而获取市场垄断地位。由于起步较晚、技术封锁,我国的资本和企业主要集中在产业中下游。

如何把“命门”掌握在自己手里?华大智造测序仪产品经理汪婧婧介绍,华大智造在后发劣势的情况下,通过技术引进和创新,采取不同的技术路线,建立起国家级生命数字化平台,推动中国基因测序产业实现由参与、接轨、同步到部分引领的跨越发展,也为精准扶贫和健康中国提供重要战略支撑。

目前,华大智造已累计投入超过50亿元研发经费,实现测序技术源头式专利布局,申请技术专利580余项,其中PCT专利80余项,并逐步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拓展全球市场





据华大智造COO蒋慧介绍,华大智造在中国基因测序仪市场已占据约1/3的市场份额。截止目前,其全球装机量已超过1100台,遍布16个国家及地区,用户超过300家,累计产出数据超过20PB,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超过300篇。

放眼全球,基因测序仪市场的封闭格局,令行业下游厂商发展难以获得充分的技术选择空间和服务支持力度。突破基因测序上游核心技术,可谓顺势因时。华大智造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采取不同的技术路线,正向更快、更准的测序技术迈进,为中国基因测序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业内人士表示,从技术受国外企业掣肘,到实现全系列产品布局,并由深圳新锐企业进击突围而出,代表了中国基因测序企业无论在技术实力,还是国际认可度上都实现了对行业巨头加速赶超。

据介绍,华大集团已正式启动全球测序者计划。该计划旨在为行业内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从测序平台、试剂、到培训和应用指导在内的全方位支持,形成上下游联动,共同推动基因组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形成一个与合作伙伴协同创新、开放共赢的生命科学产业生态圈。

编辑 李林夕

(作者:读特记者 闻坤 文/图/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