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妆变化背后的观念变化
孙宝强
2019-04-24 10:26

提要

嫁妆是家庭财富的重要内容,它来自男女双方家庭支出,是一种充满爱心与祝福的财富分配,因此嫁妆必然伴随着家庭财富的变化而变化,只是人们期望为下一代创造良好的开端,嫁妆的变化会比家庭财富的变化速度快一些、进度提前一些,当然这其中免不了有青年男女的“争取”以及避免在与周围人比较中失去面子的考虑。嫁妆升级不仅是物质财富的超常增长,更重要的是观念的沧桑巨变。

嫁妆从80年代的“三转一响”到90年代变为 “三大件”。

林语堂说:“结婚是人类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举动。即使在最偏僻的未开化地方,那里的男女,仍然必须透过结婚的仪式,始能营其共同生活”。结婚少不了嫁妆,嫁妆的变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缩影。嫁妆是家庭财富的重要内容,它来自男女双方家庭支出,是一种充满爱心与祝福的财富分配,因此嫁妆必然伴随着家庭财富的变化而变化,只是人们期望为下一代创造良好的开端,嫁妆的变化会比家庭财富的变化速度快一些、进度提前一些,当然这其中免不了有青年男女的“争取”以及避免在与周围人比较中失去面子的考虑。嫁妆升级不仅是物质财富的超常增长,更重要的是观念的沧桑巨变。

财富观念发生了深刻变迁

从社会观念看,在一段时期,财富是政治问题,物质富裕是不可想象的,富裕就等于异端、经常遭到批斗,贫穷等于正常、经常得以自保。先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时代强音,把一个民族从“怕富”的极端思维中解放出来,创造财富、占有财富的源泉得到涌流。后来“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的黄钟大吕,从政治认识上解决了财富的属性问题。而且,保护私有财产写进《宪法》,2007年实施《物权法》,使得财产有了法律保障。

从个人观念看,早期不少人对于财富有一种羞答答的态度,心里十分喜欢、绝对喜欢,这是心里的想法,但是表现出来的有些扭扭捏捏,呈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态。现在则不同了,不少人公开宣称要努力增加个人财富,见面就问“你在哪里发财”,新年见面就说“恭喜发财”。与之相适应,各种类型的财富书刊、节目、培训层出不穷。对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也有了新的认识,认为“小河有水大河满”,这是很大的转变。当然,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物欲横流、唯利是图、利欲熏心、道德沦丧等问题,不可回避。

财富类型向享受型、发展型转变,财富结构向资本品为主转变

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财富的变迁和人类自觉追求幸福的能动实践史。几十年前,普通人对于财富是渴望但不可及的,1979年才开始出现的“万元户”在农村是极少数人,令人瞩目。今天,百万富豪、千万富豪也要比当年的“万元户”人数要多得多。在这种物质财富不断丰裕的情况下,人们的资产数量在快速升级,财富从生存型向享受型、从享受型到发展型转变是必然的趋势。四十年前,农村姑娘出嫁时,娘家重要的陪嫁物品是“四铺四盖”,也就是四条被子、四条褥子,经济条件差的家庭是两铺两盖,条件好的是八铺八盖、十铺十盖,夸张一些的达到20套铺盖。吉利的数字中蕴含着家人无限美好的祝福与期待,毕竟这都是手工缝制出来的,此种情景如今已经难以见到。

随着时光的流失,这种类型的嫁妆已经不存在了。嫁妆从简单的“四铺四盖”转变成20世纪80年代的“三转一响”(即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和收音机),到90年代变为 “三大件”(先是电视、收录机和组合家具,后来是空调、电脑、录像机),新世纪以来部分地区逐渐成为“万紫千红,一动不动”。万紫,一万张五元的人民币叠在一起;千红,意味着一千张100元人民币,一动,是一辆小轿车;不动,自然是房产。

财富结构从易耗品为主向资本品为主转变。过去由于大多数的家庭财富少,而且集中于低值易耗品。嫁妆当然以低值易耗品为主,当时绝大多数人买不到也买不起资本品。即使是万元户,家里的标准配置仅仅是: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有的家庭拥有一辆幸福250摩托车,农村还有的有拖拉机、二层小洋楼,再好的安装了座机电话。至于小汽车,则是很多年以后才进入普通家庭的。反映在嫁妆上面,被子材料从棉质升级到蚕丝、羊绒,多了金戒指、金条、玉手镯等资本品。房产是重要的资本品,已经成为城镇多数家庭最主要的财产。房产也是眼下国人最为看中的资产,有房子成为部分人恋爱结婚的要素之一。

婚恋自主观念对现在的嫁妆选择产生重要影响

婚恋自主的观念成为主流。有人说嫁妆的变化主要是因为人们有钱了,其实重要的观念的变化,有钱只是基础。早期中国多数的婚姻是“凑合着”,遵守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妆当然也主要是父母根据周围人的做法、婆家的彩礼数量和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来决定,子女的意见至多是一种参考。现在则明显不同了,在婚姻大事方面子女扩大了发言权,嫁妆当然是子女主导,父母的意见反而成了参考。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青年一代人的视野无比宽阔,乐于接受、创造和实践新观念。

男女平等对待的观念加速形成。随着男女平等舆论的轰炸和女性社会作用的逐步显现,人们对待女儿的观念也在变,重男轻女的观念在弱化。过去说嫁出去的女儿如同泼出去的水,似乎与娘家丧失了关系,现在已经很少人持这种观点了。儿女婚嫁同等待遇是一个趋势,反映在嫁妆上,陪嫁一栋房子、一辆汽车也就不难理解了。

有人会说,这种变化太快了,给青年男女(主要是男方)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作为嫁妆重要来源的彩礼是一副相当沉重的担子。这种做法还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攀比风,十分有害。这种变化当然有不好的一面,但好的一面大于不好的一面,是一种历史进步。而且,对于物质财富的追求也呈现出边际递减规律,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减弱,而且社会上总有人带头反对其不支持的“一动不动”,可以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

(作者孙宝强系经济学者)

编辑 秦天

(作者:孙宝强)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