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从世界工业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发展经验来看,在中等收入阶段各经济体传统的要素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如果不能通过自主创新塑造新的竞争优势,其经济发展就有可能遭遇停滞的风险,从而面临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因此,通过自主创新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是中等收入经济体成功跨越高收入门槛的必经之路,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科技体制对于科技创新人员的活力,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有着重要影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此,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 1.通过自主创新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使得广东自1989年以来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一。2018年广东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9.73万亿元,同比增长6.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8万亿元,增长8.5%,已非常接近世界银行所界定的最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因此,可以说广东目前正处于跨越高收入门槛的临界点上。去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对广东提出了“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对照这一要求,广东必须要在跨入高收入门槛上领先一步。从世界工业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发展经验来看,在中等收入阶段各经济体传统的要素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如果不能通过自主创新塑造新的竞争优势,其经济发展就有可能遭遇停滞的风险,从而面临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因此,通过自主创新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是中等收入经济体成功跨越高收入门槛的必经之路,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近年来广东虽然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专利申请与授权量连续几年位列全国第一,但仍然面临着创新主体单一、创新体系不完善,核心和关键技术缺乏等问题。广东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制造业企业不足10%,关键技术与零部件90%依赖进口,新兴高技术产业呈现出“下游庞大、中游分散、上游缺乏”的局面。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又对广东提出了包括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内的四个方面工作要求。在谈到推动高质量发展时,习近平总书记首先强调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和市场导向作用,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为了将习近平总书记上述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实处,广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下大力气抓好自主创新工作,履行好新时代的责任担当,切实做到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
■ 2.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科技体制对于科技创新人员的活力,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有着重要影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此,我们要在以下三方面精准发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一要推进人才评价制度和分配政策改革。重点完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推进分类评价、用人主体评价、社会化评价,强化评用结合,加快形成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新评价制度。以收入分配政策和评价制度改革为重点,在科技创新中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为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收入保障。把建设创业服务体系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为科技人员投身“双创”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和开放式服务。
二要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完善技术转移体系。培育一批专业化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技术转移机构,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构建完善的区域性、行业性技术市场,打造我省连接国内外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资源,功能完善、运行高效、全链条、市场化的技术转移网络。
三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进一步按照2015年修订实施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016年国务院颁布的《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以及国办印发实施的《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等相关法规和文件的规定和要求,进一步改革完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科研成果转化办法,从体制机制上破除成果转化障碍,充分调动和激发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 3.构建高效的技术创新金融支撑体系
金融是支持企业创新成长的“血液”。在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大环境过程中,资金支持的作用非常关键,广东应加快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完善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撑体系,努力吸引各类社会资本、金融资源、专业人才等在广东聚集。
一要设立专门面向创新、创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依托政策性金融机构,建立鼓励自主创新的保障性资金池,对支持创新的金融机构予以补贴或风险担保,鼓励其向创新型中小企业给予金融支持,以充分发挥政策性资金对于研发投入的杠杆撬动作用。
二要拓展服务创新的多元化融资渠道。开辟科技信贷绿色通道,支持金融机构针对创新创业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提供全周期的、便利的金融服务,鼓励银行机构通过产品创新满足创新创业企业融资需求。扩大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模,鼓励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资产支持票据、项目收益债等进行直接融资。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通过做大做强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完善风险救助制度和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发展社会化担保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等举措,引导创业风险投资企业加大对处于种子期和起步期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运用互联网金融支持创新创业发展,规范发展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新业态。
三要搭建金融服务平台,为创新创业提供有力的配套支撑。成立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搭建金融信息、企业信息、中介信息等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完善企业股权融资与交易市场。建设“互联网+众创金融”示范区,打造“1+4”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即“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以及众创、众包、众扶和众筹四大平台)。继续按照省政府与团中央“省部共建”方式,依托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打造中国青年大学生创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 4.加大对自主创新的财税支持力度
从世界工业化国家的经验来看,由于基础研发环节处于技术创新链条的上游,技术外部性特征显著,对整个技术创新链运行绩效的影响极大,因此,基础研发活动是各国公共财政投入支持的重点。
近几年来广东虽然加大了对企业科技研发的支持,但研发支出存在轻基础研究、重试验发展研究的现象,财政资金投入对社会研发资金支出结构的引导作用较弱,财政科技资金投入也存在使用绩效不高的问题。
因此,未来广东要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建立与宏观经济增长同步的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机制,尤其要加大对基础性研究的资金支持。创新多元化财政投入模式,除采用直接拨款方式外,利用综合贷款、财政担保等多种形式,扩大财政资金对自主创新活动的支持。同时,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体系,将财政资助项目纳入预算管理体制,进行必要的绩效评估,提高公共研发资金的使用效率。
除了完善公共财政科技投入机制以外,广东还要完善支持企业创新的普惠性政策体系。重点落实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实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适用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政策,对包括天使投资在内的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等创新活动的投资,统筹研究相关税收支持政策。
■ 5.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是人才创新智力成果最科学、最完整、最核心的体现,知识产权制度是保障创新者权益、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创新人才成长的基本制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因此,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就必须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一要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努力营造不敢侵权、不愿侵权的法律氛围,实现向知识产权严格保护的历史性转变。
二要降低维权成本,提高对被侵权者的损害赔偿力度。建立以尊重知识产权、鼓励创新为导向,以实现知识产权市场价值为指引,以补偿为主、惩罚为辅的侵权损害司法认定机制,着力破解知识产权侵权诉讼“赔偿低”的问题。
三要加快推进知识产权管理模式改革。现行知识产权分散监管模式政出多门,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顶层设计有待完善。广东下一步可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推进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改革,改变知识产权领域“九龙治水”式分散管理模式,建立统一的、高层次的、强有力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实现对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事务的集中管理,切实避免管理中的缺位、越位、错位问题,提高对知识产权事务的管理效能。
(作者赵祥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编辑 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