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必读 | 受理企业增至84家,首只CDR将落地科创板

读特记者 王平 综合整理
2019-04-19 07:56
摘要

受理企业增至84家,首只CDR将落地科创板。

一、科创板

1、截至4月18日,上交所科创板已受理企业增至84家,其中已问询企业达56家。统计发现,2016-2018年,84家企业的平均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6亿元、1.12亿元和1.51亿元,2017年度和2018年度的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47.13%和35.07%。

2、4月18日,上交所科创板再受理昊海生科、久日新材、万德斯3家企业上市申请。上述3家新受理企业中,昊海生科、久日新材两家企业2018年归母净利润均超1亿元,至此科创板已受理企业中,归母净利润“亿元俱乐部”已有32位成员,占比近40%。

3、两家科创板受理企业背景特殊,上市公司“类分拆”玩法有看头。科创板影子股多是“蜻蜓点水”,大比例持股方显“潜伏者”本色。在科创板受理企业大军中,联瑞新材和特宝生物的背景尤其特殊:多年前,这两家公司都曾是A股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4、昨日监管层向各基金公司下发关于公募基金投资科创板股票通知,明确了基金在投资科创板过程中需要保持风格一致并做好流动性管理工作。数据显示,截至2月底,公募基金总规模达到14.28万亿元,其中股票型、混合型加上可投股票的其他类型基金总规模约4万亿元,均可参与科创板投资。

5、按照科创板上市审核中心发行上市审核流程安排,企业上市申请获受理后,即进入审核问询环节,自受理之日起,3个月内上交所出具同意发行上市的审核意见,或作出终止发行上市审核的决定。

6、4月18日,首家计划在科创板发行CDR(中国存托凭证)的红筹企业——九号机器人有限公司的申请获得受理。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期内,九号智能的净利润分别为-15760.42万元、-62726.81万元和-179927.81万元。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的累计未弥补亏损为311028万元。

二、宏观面

1、今年一季度,银行信贷对实体经济投放明确提速。各银行今年上半年在信贷投放上可谓铆足力气,国家重大战略、基础设施补短板领域、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民营企业、民生领域等成投放重点。值得注意的是,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和楼市也不鲜见。业内人士预计,为确保资金流入实体经济重点领域,监管排查和管控资金流向的力度可能加强。

2、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王春英18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金融市场开放稳步推进,二季度以后中国债市和股市纳入国际主流指数的实际力度会进一步加大。

3、今年一季度外资净买入A股规模接近去年一半,A股对外资吸引力越来越大。“从外汇局的统计来看,2018年境外机构净买入境内债券966亿美元,同比增长68%;净买入境内上市股票425亿美元,同比增长85%。今年一季度,境外机构净买入债券和上市股票的金额分别是95亿美元和194亿美元。”

4、4月1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一季度跨境资本流动数据。首先,市场主体的购汇意愿正在下降,银行远期结售汇已经连续7个月保持顺差,且顺差额度逐月加大,表明人民币汇率越来越稳已经成为共识。其次,在一季度大放光彩的外资,流入股债市场达289亿美元。

5、4月18日,财政部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4067亿元。其中,发行一般债券6895亿元,发行专项债券7172亿元;按用途划分,发行新增债券11847亿元,发行置换债券和再融资债券2220亿元。

6、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近6年超6万亿美元。截至目前,我国已与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170多份合作文件。截至今年3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超过1.4万列,基本实现“去一回一”。

三、中观面

1、第四批混改试点大扩容,企业超过100家。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兼新闻发言人袁达18日在发布会上说。他还透露了接下来在混改、电改、加快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西部大开发等方面的诸多政策“红包”信息。

2、A股并购重组浪潮随着市场回暖再度涌动。此前被市场所关注的跨界并购也开始“跃跃欲试”,似有风起之势。据统计,截至目前,A股市场的跨界并购已超过10余例,照此趋势推测,2019全年的数字将超出去年。

3、场外配资平台海南贝格富跑路事件又有了新进展,4月17日,海口市公安局已立案侦查。证监会高度重视,4月16日,证监会称,坚定不移打击违法违规的场外配资行为,海南贝格富科技有限公司涉嫌以场外配资为名实施诈骗,公安机关已接到报案。

四、微观面

1、借壳上市第六个年度,国睿科技业绩创下近六年新低,跌破亿元大关。日前,国睿科技发布2018年年报显示,公司去年全年实现营收10.4亿元,同比下降9.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780万元,同比下降77.68%。

2、“流血上市”300天后,优信的身上似乎已经失去昔日的独角兽、二手车电商第一股等光环。同时,外界对于“套路贷”、“交易数据造假”、“资金流紧张”等诸多猜疑,也让优信陷入一个又一个危机。JCAP的报告更是直言,优信的财务报表“显示出惊人的债务水平,使该公司面临倒闭的风险”。

编辑 李怡天

(作者:读特记者 王平 综合整理)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