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轮绿皮书:中国邮轮产业发展进入黄金发展期

​读特驻京记者 李萍
2019-04-10 20:12
摘要

​4月10日,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国际邮轮经济发展研究院、社科文献出版社、Springer Nature出版集团共同出版的《邮轮绿皮书: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报告(2018)》(国际版)发布会在美国迈阿密2019全球邮轮大会举行

4月10日,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国际邮轮经济发展研究院、社科文献出版社、Springer Nature出版集团共同出版的《邮轮绿皮书: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报告(2018)》(国际版)发布会在美国迈阿密2019全球邮轮大会举行,并指出,2017年中国出境旅游市场规模达到1.33亿,保持全球第一大客源国的地位,在邮轮出境市场,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邮轮客源国,中国邮轮产业发展进入黄金发展期。

邮轮绿皮书在回顾2017~2018年国内外邮轮产业发展成果与问题的基础上,对中国邮轮产业发展做了系统分析与预测,认为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为促进邮轮产业进一步深入发展,现阶段应加大中国邮轮旅游市场培育的投入力度、推动中国邮轮旅游市场竞争有序发展、为邮轮入境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以及争取有利于邮轮新航线开发等方面的政策。

吴淞口邮轮港接待量突破千万,蝉联世界第四大邮轮母港地位

作为上海宝山区的一张“世界级名片”,2011年10月15日,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正式开港。继2014年超过新加坡成为亚洲最大邮轮母港后,在2016年游客接待量位居全球第四,进一步提升在全球邮轮市场的地位。六年多来,累计接靠邮轮1600余艘次、出入境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其中,2017年接待邮轮466艘次、游客近300万人次,分别占全国40%、58.8%,2018年1~8月,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成功接靠国际邮轮273艘次,接待出入境游客191.32万人次。

绿皮书指出,当前,中国已经从旅游短缺型国家向旅游大国、强国跨越,在政府与市场的双重强力推动下中国邮轮旅游业实现了从无到有,并逐渐实现向邮轮大市场、全球影响力的强市场转变,旅游外交稳步推进。在中国邮轮市场已经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国邮轮产业发展再次进入黄金发展阶段。

同时,2017年中国出境旅游市场规模达到1.33亿,保持全球第一大客源国的地位,在邮轮出境市场,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邮轮客源国。在这一年中,中国邮轮产业发生了重大变革与创新,现实的发展成果远远超出了几年前的预期。这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行业协会的全力推动、邮轮公司的市场开发、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旅行服务商的产品创新、学术界的智慧支持、高校的人才培养、旅游市场的消费升级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只有国家推出相应的支持邮轮产业发展的政策,才可以更好地推动邮轮产业的发展。

国际邮轮公司进行全球战略调整,推动中国邮轮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2018年6月,皇家加勒比游轮宣布,巨额打造的超量子系列第一艘游轮——“海洋光谱号”将于2019年6月12日在中国上海正式开启首航,将成为亚洲最大最昂贵的邮轮,吨位达到16.8万总吨,可容纳双人入住的4,246名客人和1,551名船员。2021年,皇家加勒比游轮将把全球最大的邮轮——“绿洲级V号”派驻在上海做全年母港运营。作为专为中国量身打造的首艘Vista级邮轮,歌诗达首艘vista级邮轮“威尼斯号”将从2019年起为中国消费者带来威尼斯丰厚的文化历史和浪漫风情。歌诗达邮轮方面还宣布还将在2020年再添一艘新邮轮进入中国市场。地中海邮轮全新一代未来旗舰MSC Bellissima将在2020年春季进驻中国母港。

对此,绿皮书指出,2018年在中国市场运营的国际邮轮公司逐步进行战略调整,推动中国母港邮轮更新换代。目前中国邮轮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发展过程中自然存在着不少问题,邮轮航线相对单一。未来,邮轮公司和旅行社可以对游客进行精准定位,差异化经营,形成高、中、低端不同产品,靠个性化亮点赢得游客,而不是打价格战。等大船、新船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更多游玩体验,会让游客整个行程更加充实,游客对邮轮的印象也将逐渐从交通工具转变为旅游目的地。随着中国邮轮市场的不断发展,邮轮旅游逐渐成为人们旅游出行的重要选择,逐渐由价格弹性较大的旅游产品向刚需产品发展。

同时,绿皮书指出,豪华邮轮制造是目前中国造船业尚未攻克的难题之一。目前,全球豪华邮轮建造主要集中在欧洲,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德国迈尔集团两家制造商,合计占据了全球中大型邮轮90%以上的市场份额,大型邮轮的制造中心主要聚焦在欧洲,每年产能为7~8艘,而每年邮轮需求量为15艘,需求约为供给的2倍,供需极不平衡。加速推动实现邮轮本土设计建造,将有助于实现大型邮轮本土设计建造的战略目标,有助于“中国制造”的升级与创新,带来全产业链的发展。利用上海在邮轮制造的资源和平台优势,发挥长三角江浙皖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在船舶设计制造及配套方面的优势,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和平台共用,推动开展邮轮制造重大研发项目联合技术攻关,共建世界级邮轮制造配套产业集群,建设邮轮制造协同创新示范基地。

中国邮轮市场规模从高速向高质量发展,品质化成市场发展主流趋向

根据绿皮书,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11大邮轮港包括上海、天津、大连、青岛、舟山、温州、厦门、广州、深圳、海口、三亚共接待邮轮1181艘次,同比增长17%。在接待邮轮类别中,接待母港邮轮1098艘次,同比增长18%,接待访问港邮轮83艘次,与2016年持平。邮轮游客接待量方面,中国11大邮轮港口共接待出入境游客总量495.4万人次,同比增长18%,其中母港出入境中国游客478.06万人次,同比增长11%,访问港邮轮出入境游客量达到17.4万人次,同比下降37%。

绿皮书称,母港邮轮靠泊量有较为明显的下降,游客量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主要是由于大型优质邮轮的投放,载客量较大。2018年1~6月,邮轮入境旅游发展下降较为明显,访问港邮轮艘次明显下降,全国接待访问港邮轮共计45艘次,比2017年同期的61艘次下降较为明显。这些都表明中国邮轮市场面临调整,将趋向更加优化方面布局。

同时据《2018中国高净值人群财富白皮书》,2017年中国是亚太区域财富增长最强劲的国家,2017年全年财富总值达到29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同时,中国中产阶级的数量位居全球榜首。基于中国庞大的消费人口和不断增长的物质财富,中国的消费升级加速推进,传统消费重点关注品质提升,从量增提升到质变,新兴消费需求旺盛。

为此,绿皮书指出,为更好地满足消费升级的市场需求,切合邮轮市场高质量的发展趋势,国际邮轮公司不断推出更多更高质量的邮轮产品,提升在中国市场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培育符合自身市场定位的邮轮市场客群。皇家加勒比游轮全力打造“海上豪宅”的概念,在航线设计上,也突破短途日韩游轮游约束,开启7~8晚航次,新增目的地包括了东京、大阪、神户、京都、马尼拉和长滩岛等。皇家加勒比正在设计和建造“超量子系列”游轮,并将于2019年下水和部署中国市场。地中海邮轮推出“船中船”的概念,让那些肯付出较高票价的客人,享受到真正体贴的头等服务,不断推动邮轮产品升级。

编辑 李宇婷

(作者:​读特驻京记者 李萍)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