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华清湖有一间餐厅,8名员工都是听障人士。客人扫码点单,听障店员各司其职,微笑服务,指引、端水、切料、煮粉……七八分钟后菜端上来,客人静静品尝,离开前还写下纸条鼓励这些乐观又尽职的听障店员们。一场无声的交流在这里进行,暖流在人心间涌动。
体验“无声餐厅”:无声交流却服务周到
4月1日,记者来到龙华清湖的“聋奶奶餐厅”,这里约八九十平方米的面积,以暖黄色的装修为主。一名员工微笑着指引记者到店内入座。记者发现,该名员工有听力障碍,且店内的其余员工也是听障人士。
在这里,客人在员工的提示下扫描桌上的二维码下单,接单后员工们用手语做好沟通交流,有的端来一杯柠檬水,有的在后厨准备菜品,有的则保持微笑时刻关注客人需求。看到记者拿出了手机,一名员工就贴心地送来了手机支架。
记者留意到,在等待过程,很多客人都只是若无其事做着自己的事情,且上菜后就开始大快朵颐,并没有出现沟通不畅或者不自在的情形。
这里与其他餐厅不同,整个就餐过程都是一场无声的交流,但又和许多餐厅相同,店员服务周到,菜品令人满意,氛围自然和谐。
听障人实现融入社会的梦想
该店店长万江楠是一位95后女孩,因她也是听障人士,所以记者用书面的方式“采访”了她。
在手写板交流中,记者了解到该店8名员工都是听障人士,其中3人负责后厨,1人负责小吃,4人负责服务。员工来自五湖四海,年龄在24-29岁之间,目前和客人的沟通主要是通过手写板和简单的手语交流。记者看到,墙壁屏幕还在循环播放手语大讲堂,为市民介绍一些用餐词汇的手语表达方法,如欢迎光临、结账等。
万江楠表示,员工们都是第一次接触餐饮,经过公司培训上岗,这个工作可以接触听人,与听人交流,这让他们感觉很开心。“这里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都有一样的梦想。在工作中收到了很多听人的鼓励,还有很多灿烂的笑容,这让我们十分温暖。” 她在手写板上写道。
她特别提到,一次有一家人来店里吃饭,看到员工都不会讲话,就耐心地与他们进行写字交流,饭后一家五口人还写了便利贴寄语,其中还包括一个年纪最小的弟弟。离开的时候这家人对他们表示很棒,鼓励他们加油,也给了大大的笑容,这让她十分难忘。
在与记者的交流中,她始终保持着阳光的微笑,“开心”“温暖”“感动”也成为她最经常使用的词汇。她的梦想和普通女孩一样,就是希望早日升职加薪,带父母妹妹去旅行等等。副店长吴俊也通过微信向记者表示,家里十分支持自己的工作,自己也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晋升为副店长,目前心愿就是把店内的管理工作做好。
客人频频点赞:“暖心”“超棒”
当日中午到店客人并不太多,记者现场询问了店里的三组客人,他们均表示是第一次来该店就餐,都对这家店的饭菜口味和服务质量表示满意。
在附近上班的陈女士告诉记者,自己点的菌菇粉很符合口味,下次还会继续光顾。刘女士一行在附近的幸福城写字楼上班,她说,“是同事推荐我来的,进来后我也没留意到店员们都是听障人士,了解后就觉得这个店挺有人文关怀的”,她表示自己点的辣子鸡套餐很符合口味,“这个餐厅让听障人士也有发挥的地方,也方便了我们这些写字楼上班的员工,在这个餐厅消费也可以成为我们参与助残的一种方式了。”还有一对就餐的母女告诉记者,“这里味道真的不错,到这消费也可以让我们为听障朋友做一点事。”
记者看到,餐厅的墙面贴着五彩斑斓的便利贴,写满了客人对该店的寄语,其中“服务态度好”“暖心”“加油”“超棒”都成为高频词。一位落款“王丽”的市民写道,“第一次来到‘聋奶奶米粉店’感觉亲切温暖,祝店里的天使们每天开心快乐!永远幸福!”,还有一位市民留言道“最好的粉,最可爱的人,最美好的语言,感谢你们”。记者还看到有一名六年级的同学也写下了“哥哥姐姐,加油”的留言。
编辑 刘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