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注定将成为中国女足史上被深刻记忆的一年。
这一年,中国女足将出征法国世界杯;这一年,或许也将是中国女子足球真正实现职业化的元年。
中国足协3日颁布最新版的《职业俱乐部准入规程》,其中最引人关注的部分是:申请准入中超的俱乐部须拥有一支女足球队。
以目前中超俱乐部所拥有的资源,以及中国女子足球项目的发展现况,这项新政无疑将对女足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男足带女足,在欧洲早已被验证是完全可行而且事半功倍的模式,中国女足的头号明星球员王霜,就正代表巴黎圣日耳曼征战法甲和欧冠女足联赛。
首先,男女足放到一起,包括硬件、教练、技术、意料等资源,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共享,绝大多数中超俱乐部所具备的资源,恐怕对于全球绝大多数单独的女足球队来说,都是可望不可即,而当女足球队嫁接到男足俱乐部身上后,就能轻易而举地获得在纯职业的环境下训练、备战、比赛和恢复的环境。
其次,女足联赛的关注度远远不及男足,社会的投资意愿也低很多,年投入不低于1500万元这样的“强制”性措施,对动辄投入十亿的中超俱乐部,不会有太大影响,而对于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女足,则将是雪中送炭。
另外,当女足有了稳定的资金投入后,才可能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女球员留在球场,毕竟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有限,女球员的职业生涯更短,而且踢球伤病多,如果没有稳定的收入和保障,很难让人有信心走上这条职业道路。
同时,中超女足的稳定投入和不菲收入,也会吸引很多外援前来效力,迅速提升联赛水平,使中国球员在更高水平的联赛环境中得到锻炼。
优点还有很多,但问题同样存在。就目前看来,中国足协的一纸文件上,对这部分的叙述只有寥寥数百字,对于必须建立一支什么水平的女足,征战什么样的联赛等太多重要问题,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和叙述。
16支中超球队要抢女足球队,局面本就是僧多粥少,再搞成形式主义,糊弄交差了事,这条新政就将完全失去意义。
所以,这条新政能否成为中国女足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还需要等待中国足协更多的细则出台。
编辑 李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