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干开创美好未来
——深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重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纪实
实干家的日历,镂刻奋斗的标记。
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又是人间四月天。对于秉承“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圳人来说,两年前的那一刻历历在目。
2017年4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各项工作,希望广东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开放,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支撑,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
纵横正有凌云笔。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为广东发展把脉定位,为新起点上开创广东工作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行动指南。
干在实处,方能走在前列。
两年来,深圳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重托,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以实干开创特区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从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这是极不平凡的两年。每到发展的关键时刻,广东、深圳都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
2018年3月7日,在对广东工作作出“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重要批示近一年后,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进一步提出广东要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特别指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10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深圳视察,提出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四个方面重要要求,肯定广东“成长出深圳这样的创新型国际化城市”。
12月26日,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赋予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新的历史使命。
使命引领未来,使命呼唤担当!
肩上担子千钧重,尤须谋定后动、勇毅笃行。
两年来,深圳市委先后召开六届七次、八次、九次、十次、十一次全会,研究出台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决定和战略规划,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指标体系、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工作方案、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等“1+1+6”系列文件;出台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决定,提出要在10个方面先行示范,抓好10方面重点工作,形成“1+10+10”工作安排……
从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深圳把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转化为一个个切实可行的方案,确保总书记殷殷重托在深圳落地落实。
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说:“完成好新使命,深圳有基础、有条件,也必须有担当、有作为。我们有决心和信心,在新起点上推动深圳各项工作开创新局面,再创新优势、铸就新辉煌。”
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前不久,深圳集中开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第一批重大项目,新开工项目共计31个,总投资达749亿元。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开工现场挂出的这条巨大横幅,一股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气神跃然而出。
深圳市委明确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深圳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纲”和总牵引,并把“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列为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要抓好的10项重点工作之首。
两年来,深港澳高层常态化联络机制不断完善,就携手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达成广泛共识。
一系列基础设施“硬联通”与规则“软联通”的利好消息,让港澳人士喜在心、得实惠。
广深港高铁全线开通,香港由此接入国家高铁网;莲塘/香园围口岸今年有望启用运营,将助力深港跨界交通实现“西进西出、东进东出”;就业免办就业证、住房公积金提缴享受市民待遇等政策出台,让港澳人士在深圳工作生活更加便利……
上月,前海管理局开始实施支持港澳青年在前海发展的36条措施,从在前海就业可获资助、创办企业上市可最高获200万元奖励,到建设港人公寓、发放出入境交通补贴……再为港澳青年在深发展送上“大礼包”。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胸有成竹,蹄疾步稳,落子如飞。
当前,深圳已制定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三年行动方案和近期工作要点,形成了路线图、任务书和施工图。
一边破土动工,一边已入驻20多家粤港澳三地青年创新企业。位于河套地区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将探索实施特殊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和国际科技合作机制,努力在科研人员出入境、科研物资通关、科研资金流动、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先行先试,营造一流的创新生态。
西有前海,东有河套。新华社在报道中形象地称之为“深港科创合作迎来‘海河会’”。
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如桂表示,深圳将一如既往学习港澳、依托港澳、服务港澳,为港澳居民特别是港澳青年搭建更多平台、创造更好条件,为丰富“一国两制”伟大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攻坚突破,把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
作为一个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的城市,深圳把全面深化改革视为发展的关键一招、必由之路。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优化营商环境,从一张复印件开始。肩负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光荣使命,深圳市委鲜明提出,“群众和企业办什么事烦,就把什么列入改革的范围;办什么事难,就把什么纳入必须解决的范畴。”
仅去年一年,深圳便率先推出了40余项“秒批”、300项“不见面审批”,实施建设投资项目审批“深圳90”、商事登记“三十证合一”等。对照世界银行指标评价体系,出台“营商环境改革20条”,推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四个千亿”计划。深圳市委市政府表示,要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力争达到相当于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经济体营商环境排名前30名的水平。
营商环境好不好,看看企业便知晓。截至2018年年底,深圳商事主体总量合计311.91万户,其中企业有197.47万户,创业密度保持全国第一。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圳在全国率先改革并实施城市多层次住房供应保障制度。按照普通商品房40%,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公共租赁房各20%的比例,着力构建面向2035年的住房供给保障体系,解决“住有所居”的问题。两年来,深圳新建筹集人才和保障性住房19万套,供应9.2万套,今年将再建设筹集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8万套、供应3.4万套。
“让明白人评明白事。”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深圳抓住科技项目评审这个环节这个“切入点”,在全国率先实施重大科技项目评审专家“主审制”,从而带动改革实现多点突破。
发展无止境,改革无止境。
日前,机构改革后新组建的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强调要抓紧抓实抓细2019年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有针对性谋划一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项目,坚持解决实际问题,善于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确保拿出一批具有示范引领性的标志性改革成果。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交出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
实践证明,深圳不愧是高质量发展的“优等生”。
两年来,深圳地区生产总值由1.94926万亿元上升到2.422198万亿元,增长24.26%;辖区公共财政收入由7901亿元上升到9102.4亿元,增长15.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3136亿元上升到3538.4亿元、增长12.83%。与此同时,万元GDP能耗、水耗稳步下降。
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深圳创新创意之都建设加快推进,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两年来,深圳扎实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落实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深入实施“七大工程”,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为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深圳出台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实施办法,自2018年起每年基础研究投入占财政科技经费比例不低于30%;由财政出资50亿元成立全国首个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初创期种子期企业发展。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深圳坚决把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作为新时代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
2017年11月1日,深圳有了首个法定人才日,“深爱人才、圳等你来”的真挚邀请远播海外。深圳出台人才工作条例,以法规形式明确了人才无障碍入户、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等内容。
两年来,深圳新增全职院士24名,新增高层次人才4300余名。
创新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一个以创新为魂的城市,最懂得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依法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深圳正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积极发挥知识产权法庭、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南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作用,打造一流知识产权强市。
厚植创新沃土,深圳成为高科技企业发展的天堂。
两年来,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由超过800亿元提高至超过1000亿元,占GDP的比重由4.1%提升至4.2%,研发投入强度居全国前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1.44万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实现全国城市“十五连冠”。
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美国康奈尔大学等机构发布的“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在全球“最佳科技集群”排名中,深圳-香港地区仅次于东京-横滨地区,位居次席。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更高水平民生幸福城市
民生福祉,枝叶关情。过去两年,深圳九类民生支出近6000亿元,“真金白银”提升民生幸福。
教育事业加速推进。两年新增幼儿园学位4.3万个、公办中小学学位11万个;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技术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等一批新建高等院校加快建设。
医疗卫生水平稳步提升。两年新增病床5555张、养老床位2000张,4家医院纳入省高水平医院建设计划,新增18家“三甲”和三级医院,“健康深圳”建设全面提速。
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城市更加和美宜居了。这两年,深圳扎实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和省环保督察迎检,一级水源保护区1069栋违建全部拆除处置。90%的黑臭水体得到治理、基本实现不黑不臭。PM2.5平均浓度降至26微克/立方米。深圳蓝、深圳绿、辉煌新时代灯光夜景成为城市的亮丽名片。
两年来,深圳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又有新提升。民生保障不断加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800元/月提高至1070元/月;仅2018年一年完成民生微实事1.2万件。法治中国示范城市加快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效,刑事治安警情下降23.1%。去年,深圳成功应对35年来最强台风“山竹”。深圳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的城市之一。
两年来,深圳文化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成功举办了“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追梦——改革开放再出发”晚会等重大庆祝活动,“新十大文化设施”“十大特色文化街区”等规划建设全面启动。
扶贫不图名,实干见真情。深圳用心用情用功做好6省34县对口帮扶工作,两年来投入财政资金121亿元,一批项目落地见效。对口帮扶河源、汕尾取得新进展。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打造向世界彰显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纯洁性的精彩样本
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深圳经济特区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强调,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和“第一天职”,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确保党始终成为深圳各项事业坚强领导核心。
两年来,深圳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
从严从实抓好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深圳市委高度重视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工作,把巡视整改作为当前最严肃最紧迫的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以对党绝对忠诚的担当全力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
旗帜鲜明讲政治抓政治。深圳市委出台5部党内法规,制定考核考实干部政治表现,实行政治表现、廉洁情况“双鉴定”,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做到“五个必须”、坚决反对“七个有之”,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坚定的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
两年来,深圳建成“1+10+N”党群服务中心体系,推进党校“4个70%”改革,坚持大抓基层大抓支部,推进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切实加强机关党建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打造城市基层党建质量的“深圳品牌”。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两年来,深圳制定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实施意见;深入实施“苗圃计划”,选拔紧缺专业人才到街道任职;围绕治水提质、查违拆违等重点工作开展专项考核,提拔重用一批表现优秀的干部,努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两年来,深圳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推进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发挥好巡察利剑作用,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打虎”“拍蝇”“猎狐”,大力整治官商勾结,严厉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让铁的纪律成为全市党员干部的自觉遵循,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不断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在2019年的这个春天,深圳发出这样的宣言。
任重道远,务须实干笃行。
前进道路上,要永远保持清醒头脑,继续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那么一种精神,继续保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那么一种警醒,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
奋斗是春天的主题词。奋斗者永远快乐。
因为每一天的奋斗,都指向更美好的未来,都指向幸福。
编辑 党毅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