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晓街道司法所负责人方少帆:​“微改革”见大成效
读特记者 唐光明 罗越 通讯员 庄博宇
2019-03-12 21:16

“最多一次,300多人排队等调解,队伍弯弯曲曲排到了隔壁小区,我们团队加班到第二天上午十点才结束。”

3月11日,记者体验罗湖区东晓街道平安建设部副部长、司法所副所长方少帆的调解经历时,见证了他十几年的调解故事,不仅转化成司法所整面墙的荣誉奖牌,更成就了他谦逊、低调的处事风格。“其实,我就是想扎扎实实做点事。”

街道司法所负责人的一天

上午9点,方少帆来到办公室的时候,手机微信工作群早就开始工作了。“司法所的工作有社区矫正、普法、调解等几个板块,日常工作我们都在微信工作群中交流汇总分派,之后我就去社区摸底。”方绍帆介绍说。

9点30分,每天这时候,方少帆走出司法所往最近的社区走去。“一般情况,我会走完辖区的八个社区,除非有特殊情况,才会中断走访。”

方少帆带领团队现场考察    东晓街道司法所提供。

方少帆带领团队现场考察    东晓街道司法所提供。

事实上,这是方少帆团队15年来,每天必须的“功课”。先摸底,弄清楚社区情况,现场调解,如果不能解决,再去司法所内调解。用方少帆的话说,要想调解好矛盾纠纷,首先要深入矛盾纠纷发生一线,及时摸清纠纷原因和情况,用专业知识加以分析,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些准备工作做足后,再组织双方调解,纠纷解决成功率将明显提高。

11点40分左右,方少帆回到司法所,处理、对照走访资料以及各组反馈信息。

在司法所体验过程中,记者发现方少帆所有问题梳理、纠纷处置都已经形成流程化、模块化,然后记录、归档,工作规范有序。

14时,方少帆总算走进了自己办公室。这是他处理信访复函等文案时间,针对信访来件,责成调解员上门了解情况,并进行调解处置。“上午走访,下午进行文案处理,同时还会面见社区矫正人员,开展教育帮扶。”

15点5分,有社区矫正人员到司法所办理入矫手续。方少帆开始给矫正人员宣读入矫告知书、交待社区矫正人员应尽义务和行为规范等相关事宜。

入矫宣告仪式现场    东晓街道司法所提供。

16时,给社区矫正人员带上信息手环,并开始谈心,安排矫正人员每月的学习时间、公益服务时间。

资料显示,目前东晓街道共有35名社区服刑人员和42名帮扶对象,他们在2018年第四季度共参加公益服务、法律教育1468小时,电子报告及当面报告562人次。

社区矫正人员集中学习    东晓街道司法所提供。

18时10分,矫正人员会谈,见面结束。

18时20分,方少帆下班,结束一天工作。“今天一切比较顺利,没有突发矛盾纠纷,否则我们都会加班调解,尽量帮居民化解纠纷。”

物管处的调解:“微改革”见证大成效

走进东晓街道司法所大门的时候,记者被司法所荣誉墙上一块由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联合颁发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奖牌吸引。

司法所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司法所团队“微改革”获取得的最高荣誉。

据了解,原来街道各人民调解组织都是互不隶属关系,不仅信息不通畅,还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东晓街道率先探索对原有模式的调整,整合相关资源,构建人民调解“街道-社区-物业小区”三级管理格局,目前街道8个社区、80多个物业管处,大约100余人从事专业的调解工作。

“让距离矛盾最近的人,调解矛盾,更能解决问题。”方少帆说,他们在每个住宅区的物业管理处组织成立调解小组,及时将小纠纷小矛盾化解在一线。物业解决不了的问题,再交给社区调解,如果社区也解决不了,那么再由街道司法所调解。

调解现场图    东晓街道司法所提供。

“物业管理处调解小组是怎样的组成结构?”“他们调解纠纷是否得具备专业性?”面对记者提问,方少帆介绍,一个物管中心配有一名组长和两到三名组员。每年请法院的法官、司法局专业人员、执业律师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

事实上,为了让调解人员更加专业,熟悉法律知识以及谈判技巧,司法所专门刊发《以案说法》的小册子,让调解员从个案分析掌握、提高调解能力。“每月一期小册子,每期点评1到2个案子,我们坚持了十多年,已经成为基层调解员的专业指导书。”

“微改革”的效果显而易见:截至目前,司法所已经累计调解纠纷两万多宗纠纷。

调解心得:圆盘定律让纠纷不纠结

把几个圆珠,放进圆盘里,让他们自己滚动、盘转,最后让他们自己安静找到平衡点,不在滚动。我们叫它“圆盘定律”。

这种“圆盘定律”就是方少帆调解纠纷多年,总结出来的办法。2019年春节前,辖区出现了一宗纠纷,双方都请了律师,其中一方狮子大张口,要求对方给予180万元的赔偿。

到了调解室后,方少帆让情绪激动的一方先到办公室,耐心聆听他们的诉求,然后再把双方请进调解室,无关人员一律清场,让当事人先自己谈条件。“以法律为准绳,让当事人充分沟通,我们更多的作为“第三只眼”从旁引导、释法析理。”

方少帆

方少帆团队介绍,很多时候,民事纠纷难以调解,是因为外来因素的干扰,使得双方纠纷分歧扩大,只要有效排除干扰,让双方当事人冷静下来充分沟通,在圆盘中找到各自的平衡点,往往就能实现和解。“春节前的这场纠纷,最后以80万元的补偿达成了和解,双方都很满意。”

从房屋买卖纠纷、劳资纠纷、历史遗留问题到社区邻里矛盾,在司法所办公室里,记者看到方少帆团队整理了几摞调解问题的根源和办法。“摸清问题根源,分析纠纷症结,找到规律,有效解决,还辖区群众一个安静祥和的稳定环境,这就是我的主要工作”,方少帆说道,温和的目光里充满了坚毅。

编辑 罗越

(作者:读特记者 唐光明 罗越 通讯员 庄博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