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拥抱湾区,形成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现代产业体系,深圳一直在路上。
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锐意创新,已打造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优势传统产业“四路纵队”,形成经济增量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三产以现代服务业等“三个为主”的产业结构,实现了向梯次型现代产业体系的跃升。
转换增长动力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创新驱动,是深圳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密码。凭借改革创新,从“三来一补”到高新技术产业,从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到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深圳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目前,深圳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造综合创新生态体系,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科技创新优势突显,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显著提升,技术创新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据统计,深圳目前累计建成创新载体187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过1.4万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居内地各大中城市第一。
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深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去年,深圳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1∶41.4∶58.5调整为0.1∶41.1∶58.8。专家表示,以金融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在GDP占比加重,意味着深圳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第二产业中,以最具发展潜力、含金量更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为主,表明实体经济质量更高。
转变发展方式
经济质量全面提升
创新驱动,转变发展方式,淘汰低端落后产能,鼓励高端重大项目,尤其是培育、引进创新机构、新兴产业的高端项目,以及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和缺失环节,令深圳成为投资和创新热土。
高端制造业,助力深圳实体经济根基更稳。华为、华星光电、大族激光、大疆等一批先进制造业,提升深圳制造业和GDP的质量。2018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09.54亿元,增长9.5%。其中,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6564.83亿元和6131.20亿元,分别增长12.0%和13.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提升至72.1%和67.3%。
深圳经济质量全面提升。深圳单位面积产出、人均GDP等指标,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万元GDP水耗、能耗连年下降,GDP“绿色含量”更足。
价值链提升
现代产业体系协同发展
拥抱大湾区,放眼全球,深圳主动作为。
目前,深圳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借创建国家级先进制造示范区为契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优势产业招优引强,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制造、绿色制造。
深圳湾畔,作为大湾区中心城市,深圳不断做强创新主体,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机遇。去年底,深圳第二批新兴产业集聚区授牌,共有8个新兴产业集聚区,到2020年预计新兴产业规模达到800亿元,培育产值超过1亿元的企业100家。
现代金融提升城市吸引力。以高达600米的深圳第一高楼平安金融中心为标杆,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众多国际金融机构进驻深圳,令深圳在全球金融业拥有一席之地。在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深圳又创新高。
编辑 刘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