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拥抱大湾区 逐梦大时代
香港经济导报 湘港道
2021-11-23 09:53

山水洲城 逐梦大时代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为湖南擘画了“三高四新”发展战略。长沙发挥省会担当,争当“三高四新”高质量发展领头雁,全面推进建设以“三高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新长沙。

今年5月以来,长沙市委、市政府组团北上北京、东进上海、南下深圳,共引进项目208个,总投资2023亿元,充分展示了“投资中部,看好长沙”的独特魅力。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大湾区建设全面迈入了快车道,一个举世瞩目的世界级城市群正在冉冉升起。

长沙,作为毗邻粤港澳的省会城市,在对接大湾区有着全方位的优势。一直以来,大湾区就是长沙内外资的最大来源地。近年来,长沙更是充分把握大湾区建设的战略机遇和溢出效应,务实推进产业、科技、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对接合作,拥抱大湾区,逐梦大时代,开启了崭新篇章。

打造总部经济集聚旺地

随着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蔓延,世界各地总部经济蓬勃发展。纽约、新加坡、东京等城市成为令人瞩目的全球总部经济集聚的中心城市。2020年度《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显示,中国(含香港)公司数量达到124家,历史上第一次超过美国(121家)。

500强企业中有18家总部企业在大湾区,其中深圳8家、香港7家,广州3家,说明经过十几年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科研的倾斜,大湾区企业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中国社科院分析人士认为,这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旺盛的增长力和创新力,以及作为国家战略引发的“聚光灯效应”。5.6万平方公里、7000万人、经济总量超过11万亿元,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对湖南的发展有着挡不住的诱惑。

2020年,作为湖南省会的长沙出台六大扶持政策支持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群,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服务环境更趋完善,新引进和培育各类总部企业80家,其中,综合型总部企业不少于20家,功能型总部企业不少于30家,本土成长型总部企业不少于30家。

长沙对总部企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凸显。

诚然,北京、上海、深圳、广洲这些一线城市仍然是企业设立总部的首选之地。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一些龙头企业即使行政总部在北上广深,也会考虑将研发总部放在高校资源集中的新一线等城市,随着地区经济发展,不少大型公司还会选择设立区域性总部。

正是如此,一些新一线城市近年来正在积极争抢龙头企业的“第二总部”,以此实现与一线城市的错位发展。

2021互联网岳麓峰会(岳麓峰会供图)

长沙同样加入到角力企业第二总部的行列。4月16日,在2021互联网岳麓峰会总部落地签约仪式上,深信服、渊亭科技等9家互联网龙头企业第二总部正式落地签约。龙头企业第二总部落户长沙后,将利用教育、产业资源优势及湖南创新能力强、外向性程度高的特点,进一步提升湖南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影响力。

不久前召开的长沙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长沙明确提出“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中心,示范引领长株潭都市圈建设,加快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全面建设以‘三高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新长沙”目标,全面提升城市全球影响力、全国竞争力、区域引领力、全省辐射力,以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大集团总部、第二总部落户长沙。

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在长沙市推进“三高四新战略”暨投资环境(深圳)推介会现场致辞(长沙市委宣传部供图)

“诚挚希望各位商界精英、业界翘楚,以前瞻视野洞察趋势,以共赢姿态拥抱机遇,以战略眼光布局未来,带着更多的新项目、好项目、大项目,进驻长沙、投资长沙、建设长沙。”10月12日,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在深圳对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发出诚挚的邀约。

“长沙是一块投资旺地,在智能终端产业领域,华为携手比亚迪落地长沙望城智能终端产业园,打造千亿智能终端产业集群,成为长沙智造新名片,望城HUB仓作为重要的华为供应节点,加速构建1小时物料配送生态供应圈。”谈到与长沙成功合作的重大项目,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全球政企BG总裁彭中阳由衷地表示。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紧密的“邻居”,近年来,长沙与粤港澳地区经贸合作不断深化,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推进产业、科技、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对接合作,总部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纷纷选择在长沙设立第二总部、生产基地、科研中心等,为长沙产业转型、创新创业、开放发展提供重要平台和丰富资源。

2021年3月,长沙公布首批总部企业名单,申报的100多家企业中,最后有55家企业入选,并获得更多政策扶持和最高5000万元资金支持。

铸造高质量发展福地

在今年10月在深圳举办的投资环境推介会上,长沙取得丰硕成果,一批投资体量大、契合“三高四新”战略的项目成功签约并落地。

深业集团将在长沙建设深业产城融合综合体,总投资达140亿元,拟引进以大健康+金融科技等产业为核心引擎,配套集中商业+街区式商业小镇以及国际精品社区,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谈及投资长沙的原因,深业鹏基集团董事长王明峰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说:“长沙是国家重要区域发展中心,GDP增速强劲,加上房价收入比低,群众和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强,对人口吸引力不断增强;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也为长沙整体城市高质量发展带来契机。”他表示,今后深业也将继续深耕长沙,与长沙共同成长。

长沙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万亿,居全国省会城市第6位,经济首位度居第10位,在中部省会城市中,居第2位。并形成了“长沙智造”“长沙文化”“长沙服务”“长沙建造”四大“长沙品牌”。

湘江鲲鹏工作人员正在生产国产服务器(湘江鲲鹏供图)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创,作为首批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驱动示范市、中国十大创新城市,长沙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数居中部省会城市首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近五年增长3.6倍、达4142家,A股上市公司数量居中部地区第一,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工作有序推进。长沙在全国70多个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估中,连续稳居前八。

一批国际领先产品让贴上长沙商标:“天河”超级计算机、国内首台3D烧结打印机都在长沙诞生。从抢占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前沿阵地,到实现轨道交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产业化;从翱翔太空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到刷新世界深海钻探纪录的“海牛二号”……“长沙智造”“长沙创造”勇立潮头、扬帆破浪前行。

总投资约1000亿元的中联智慧产业城,在最先矗立起来的挖掘机装配车间,生产线上的“工友”大多是“机器人”。建成后的中联智慧产业城,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工程机械综合产业基地,每6分钟即可下线一台挖掘机。

2021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会展方供图)

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长沙抓实企业、产业、产业链、产业生态“四个着力点”,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的赛道上加速奔跑。三一集团、中联重科等龙头企业,加快智能制造,推动产品向前端、尖端、高端进军,先进制造业是长沙的“压舱石”。

未来五年,长沙将以“双五”工程——“五区”建设和“五个十大”为抓手,坚持做大城区、做强园区、做优片区、做实县区、做靓社区(村),加快建设“十个重大城市片区”“十个重大引领性产业项目”“十个重大科技创新标志性项目”“十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十个重大民生项目”,推动现代化新长沙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未来,长沙除加快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外,正在前瞻布局类脑智能、生物技术、前沿新材料、氢能与储能等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赢得未来主动权。

预计到2023年,长沙先进制造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0%;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8万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达4200家。

营造一流营商高地

2020年,由大湾区研究院发布的《全国296个地级以上城市营商环境报告》中,长沙排名第九位,名列中部第一。

今年11月1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21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结果。湖南在全国省份中排名第8位、比去年提升了2位,长沙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9位、拿下中部“双料”冠军。

全国工商联发布2021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前十城市,长沙排名第九。

长沙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群众和市场主体获得感、幸福感”的经验,成功入选《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国家报告”的“最佳实践篇”。

一系列的殊荣,正是长沙市近年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风向标。

对长沙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粤港澳企业家最有发言权。在深圳推介会现场,彭中阳还特地介绍,就在今年国庆节前,长沙帮助华为解决工业用电紧张的事情,让华为充分感受到长沙市委市政府对企业在危难时刻的倾囊相助,超一流的营商环境让华为倍感温暖。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优化营商环境永远没有终点。

“要持续用力、精准发力、凝心聚力,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以全方位、高层次的对外开放,不断拓展全球市场中的‘长沙版图’”。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强调。

魅力之城——长沙(人民日报图片)

今年,长沙市下放市本级行政权力526项,专门下放权限58项;打造自贸区“一件事一次办”极简审批专区,推出40项自贸区特色“一件事”套餐。与北京朝阳区、贵阳、合肥、南昌等重点城市签订“跨域通办”合作协议,累计产生“跨域通办”事项办件13.3万件。

“移动办”能力有效提升。“我的长沙”APP共上线2520项服务,注册用户量达550万。

通关服务便捷增效。长沙集星码头集装箱卸船信息交换由线下对接传输的1-2个小时压缩至线上电子传输的1−2分钟,效率提升60倍;机场货站实现预配舱单、进出口理货、运抵、装载舱单等信息的操作效率提升1倍;铁路电子提箱系统实现审批环节电子化流转,进闸时效压缩至5分钟,效率提升6倍。

全面推行许可告知承诺和“容缺受理”模式,精简材料85.5%,压缩时限65.5%,跑动次数减少71.8%。

持续减税降费。1−8月,长沙市累计新增减税降费39.02亿元;搭建政府采购合同线上融资平台,发放融资贷款额度达3.32亿元。

夜经济服务“长沙模式”、24小时“不打烊”政府、中小学课后三点半服务、春节假期全市公共停车位免费开放、规范名校办民校收费限价等措施和政策,切实为企业和群众减负担、添便利,赢得了企业点赞、市民叫好。

长沙湘江两岸夜景(人民日报图片)

长沙还出台了71条深化改革举措,更高标准、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持续推进优化。11月1日,长沙迎来首个“企业家日”,引发经济人士广泛热议。

营商环境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今年1-10月,全市新增企业8.31万户,同比增长13.93%。截至2021年10月下旬,全市共有市场主体130多万户,同比增长15.08%;其中企业48万余户,同比增长15.45%;个体户83万余户;同比增长15.09%;农民专业合作社1万2千余户、同比增长2.37%。

新增 6 家A 股上市公司,以 76 家的总数继续领跑中部城市,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五。

前三季度GDP为8690亿,位列全省第1,全国城市排名第15。实际增速3.1%,增速也是排名全省首位。长沙经济总量占比全省比例约29.2%,经济首位度较高。

(原标题《长沙:拥抱大湾区 逐梦大时代》)

编辑 编辑-黄力雯(客户端)审读 吴剑林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特区报-张雪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