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杜甫 吉大文学院教授做客福田图书馆开讲“大庇”思想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敏 通讯员 泽娜
2021-05-23 09:14

5 月 22 日上午,吉大校友讲堂在深圳市福田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活动邀请到吉林大学文学院沈文凡教授到场开讲,讲座主题为杜甫 " 大庇 " 思想对东亚建筑民俗文化的巨大影响 " ——以缉考韩国 " 上梁文 " 文献为中心。活动由深圳市吉林大学校友会文史哲外艺分会和福田区图书馆联合举办。

沈文凡教授不仅是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系主任,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还担任日本关西学院大学 " 客座研究员 ",韩国韩医大学客座教授等职。出版《杜甫韵文韩国汉诗接受文献缉考》《唐宋文学综论》《唐诗接受史论稿》《唐代韵文研究》等二十余部学术著作,主要从事 " 唐宋文学 "" 东亚古典汉诗 "" 中国韵文创作接受史 " 等方面的研究。

讲座伊始,沈教授以杜甫一句广为流传的诗句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作为开头,探讨 " 臭 " 字的发音,是读 "chòu" 还是 "xiù"?虽是发音上的区别,但对于诗句的解读则完全不同。结合诗作背景来看," 臭 " 字应读为 "xiù",表中性含义。由此引入杜甫的 " 大庇 " 思想,不少人曾对杜甫的 " 大庇 " 思想提出质疑,觉得杜甫 " 不自量力 "。沈教授在查阅文献后发现," 大庇 " 一词在《全唐诗》共出现两次,其一是来自于杜甫的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在《全唐文》中出现不下二十次,大多出现在皇帝的诏书中,还与佛教有所联系。由此可以得知," 大庇 " 一词在当时是最高统治者使用,而杜甫的本意在于呼吁统治者要 " 大庇臣民 "。

在解释了杜甫的 " 大庇 " 思想之后,沈教授指出,韩国的 " 上梁文 " 文化是接受了杜甫的 " 大庇 " 思想后所作出的本土解读,是在仪式中发挥了 " 大庇 " 思想而形成的建筑民俗文化。沈教授进一步解释道,在韩国人的建筑民俗文化中,司仪会播撒蔬菜种子、粮食种子等,一边读着 " 上梁文 " 一边祭奠、跪拜,这一类仪式并不是封建迷信,而是对于社会安定、生活风调雨顺的美好祝愿,这种美好的希冀正是当下正能量的代表。一千多年前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成为了一个国家建筑民俗思想的源头之一,这是对于杜甫 " 大庇 " 思想的一种发展和延伸。

此外,沈教授对于韩国和日本等国家深受杜甫 " 大庇 " 思想影响的原因进行了剖析。他认为,韩国、日本等地地震、海啸等灾害频发,当地人们的生存环境不稳定,所以能够对杜甫所写的悲苦经历和美好愿望感同身受," 大庇 " 思想也因此深入人心,在他国得以发展、延伸。而从诗人杜甫本身来看,他虽是一位文人,却心怀天下,始终关注国家大事和政治态势,替国君、国家、天下苍生写诗发声。沈教授亲切地将杜甫形容为 " 战地记者 ",认为他对于国家大事、百姓之事了解非常及时、快速,甚至超过地方官员和统治者,而 " 大庇 " 一词的使用是贴合其儒家仁爱思想的,并不是批评者所谓的 " 志大才疏 "。

通过本次讲座,沈教授以杜甫的 " 大庇 " 思想向现场观众表达了自己对于文学发展的看法。他指出,文学正有一种边缘化、被无用化的趋势,字词被误读、误用,原有含义被曲解等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会对文化建设造成负面影响。身为文学爱好者,我们应该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杜甫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极为深远,值得我们投入更多精力去探索和研究。

(原标题《走近杜甫  吉大文学院教授做客福田图书馆开讲“大庇”思想》) 

编辑 编辑-张克(客户端)审读 韩绍俊审核 新闻网-曹亮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敏 通讯员 泽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